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迎新

迎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2016-2018二一六年十月目录

一.建设现状1(一)现有基础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2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3(一)指导思想3(二)建设目标4三.主要建设任务4

(一)加强规划,完善质量目标体系4

(二)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机制,提高专业建设质量5(三)完善教师队伍质量保证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水平8(四)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1(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手段12(六)更新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13四.保障措施14(一)组织保障14(二)制度保障15(三)经费保障16

为完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内部质量自主诊断和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机制,可持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教职成厅) 2015 ) 2号)和《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湘教发〔2016〕一.建设现状(一)现有基础

1 .初步建立了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动态优化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由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收集行业最新信息,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并据此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机制2 .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加强教学质量日常监测

实行学校、二级学院(以下简称学校院)二级教育督导制度,学校督导小组通过制定学校督导工作计划、抽查二级学院)教学部、开展全校性专项调查,定期召开二级学院)教学部)负责人督导工作通报会,反馈督导情况二级学院(教学部)教学督导小组根据学校督导工作规划,通过随机听、课程教学效果检查、课程技能抽查、观摩教学档案、举办座谈会、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日常监测。3 .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从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发展,实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素养”四个维度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4 .实施“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我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不断创新“共建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特殊群体就业支持等方面是就业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络会议制度,通过不断加强信息交流,完善服务手段,促进了学生就业。 3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5年获得湖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察优秀单位。5 .动态收集人才培养活动状态数据,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依托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数据平台,动态收集生源结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就业创业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查找问题,动态诊断培养过程,将诊断改进结果写入学院年度教育质量报告中对外发布,并积极主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质量保证体系尚不完善,完全覆盖、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学院、专业、课程、师生不同层次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还不完善,学院各级管理体系的质量依赖关系还不完善,尚未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 .内生动力不足,质量保障自主诊疗改革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教职工日常工作任务繁重,质量保证缺乏内生动力,有效的质量保证自主诊断改革机制尚未形成。3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质量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教职工劳动者对质量保证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保证主体意识不足,工作重量轻的全员参与质量保证的氛围尚未形成,质量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发展服务为宗旨,注重促进就业,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大改进”工作方针,构建常态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可持续诊断和改进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界、社会、社会(二)建设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实现诊疗向手段转化,建立质量目标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突出过程控制,对学院、专业、课程、师生水平建立起控制、改进等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三.主要建设任务(一)加强规划,完善质量目标体系

1 .科学制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学院整体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湖南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建设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立足文化产业,突出传媒特色,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并举,科学制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在事业规模、类型结构、人才质量、办学效益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明确学院整体发展目标。  2.分项制定专业、课程、师资等单项发展规划,形成学院发展的目标体系

  根据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学院特色,支撑学院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学院专业建设的重点和特色;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制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重点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数量;根据学院整体、专业及课程发展规划,配套制订学院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明确教师队伍建设总量、结构目标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及青年教师培养任务与措施,明确学院实习实训条件建设重点任务。各单项规划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各有侧重,与学院"十三五"规划一起形成系统且完整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目标体系。  (二)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机制,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1.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1)建立健全行(企)业信息收集、分析、响应机制

  完善行业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依托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人才需求动态反馈制度,及时分析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等行(企)业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动态调整学院专业设置,使学院的专业布局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专业集群建设  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的要求,将学院所办专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调整优化专业归属,着力打造六大专业群。按专业群分类进行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带动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办好优势和特色专业(群)。  (3)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加强对行业、产业及相关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统计、监测和分析,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对上年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于80%的专业,列入预警名单,连续三年列入预警名单的,撤销该专业。强化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导向作用、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实行就业情况、招生计划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减少招生数量。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撤销该专业。

职教在线

职教在线

  依托"前台后院"办学模式和集团化办学优势,推进 "项目驱动、工学一体"、 "三年多段、工学交替"等多样性、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完善工作过程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岗位职业活动,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开发路径,结合专业群"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与企业共同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3)健全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机制,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了解和吸纳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要求、新工艺,建立健全专业教学随产业发展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加强课程建设,每个专业群至少建成2门以上群内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和4门省级名师空间课堂课程,群内各专业至少建成3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专业课程。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确保专业教学质量  (1)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教学督导制度以教学督导团为主体,辅以教务处日常教学巡查和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教学督导团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既实现听课全覆盖,又开展专题督导;二级学院教学督导主要通过管理人员日常教学巡查、集中教学检查和同行听课评教实现。通过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加强对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和毕业设计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纳入课程管理,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分专业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和毕业设计考核标准,细化工作任务,狠抓各工作环节的落实,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建立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分专业开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省教育厅已组织开发有标准的使用省颁标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到2017年实现所有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化、常规化,并将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合格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4.完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评价制度,不断提高专业与课程建设水平

  (1)建立专业建设评价制度,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评价。制订专业建设评价标准,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总量和结构、能力和水平)、实习实训条件(实行项目开出率、实训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合格率、就业率等)等方面对专业建设实施改进性评价,完善专业建设诊改工作机制,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2)建立课程评价制度,从课程设置(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内容选取、内容组织、内容呈现)、课程团队(主讲教师、团队结构)、课程实施(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专家与同行评价、学生评教、学业成绩)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质量实施评价,以严格课程准入,检测课程开设的有效性,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与建设标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分类制订教师质量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

  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结合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分类制订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标准,明确不同类别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培养提升的主攻方向和针对性措施,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准培养和整体提升。  2.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充分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和责任追究,通过教师自评、学生测评和学院考核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综合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2)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完善专业(群)带头人选拔标准与培养机制,实施"专业(群)带头人" 人才储备计划。开展专业(群)带头人培养阶段性考核验收,积极推荐其参加国内外研修、省级以上课题申报、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挂职锻炼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建设一支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3)以"双师"素质培养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以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为重点,实施 "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内部专项辅导机制,落实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通过以老带新、送陪、企业顶岗锻炼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教科研技能和个人素质。  3.健全"双向聘任"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提高兼职教师水平  (1)依托学校集团化办学优势,完善校企"双向聘任"机制,积极在集团内选拔建立以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为主的兼职教师库。

  (2)实施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点对点"结对联络与互帮指导制度,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职责、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   (3)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将兼职教师纳入专业教研室管理,督促其参与专业建设及教研教改项目,促进兼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化。  4.完善教师考评机制,激发教师活力

  (1)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实际受聘岗位、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晋升机制和职务聘任办法,完善教师晋升通道,激发教师活力。

  (2)完善教师工作考评制度,引导教师主动提升业务水平。完善教师工作考评体系,将教师师德师风表现、教学工作业绩、专业建设实绩、教研教改和社会服务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重视绩效反馈,实施绩效面谈,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与课程建设、教研教改活动和下企业实践锻炼,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和自我提升,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成长的价值导向。  (四)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1)坚持以生为本,突出育人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把育人工作作为学院各部门评优、评先以及全体教职员工评优、评先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指标。

  (2)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制度,实现全员育人。

关于职业教育的通知

关于职业教育的通知

  (3)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完善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全程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档案建设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等制度建设,制定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机制。  2.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平安校园  (1)加大"三创"教育基地建设,学生成长成才设施建设,积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  (2)进一步完善学生公寓管理规定、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体育设施管理制度等,明确生活服务部门岗位职责,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控机制和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建立安全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建立学院定期安全培训制度,明确学院安保人员职责及岗位作业标准,实现校园重点区域安全监控及专任值守制度,建设平安校园环境。  3.完善二级学院工作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形成常态化育人诊改机制  (1)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工作考核制度,将学生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工作考核的重点。

  (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定期开展学生素质测评,针对测评结果,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分层培养和分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手段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

  逐步深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化基础布线、安监系统、一卡通系统、数据中心机房、网络及服务器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会议系统、有线电视、通讯机房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校园有线无线网全覆盖。 2.加强应用系统建设,提升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制,重点实施信息化应用管理软件项目开发。完善信息化办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后勤服务管理、招生就业系统等各大应用管理软件,建设中英文校园门户网站,将信息化向教学、咨询、管理服务等工作全面渗透,提升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和运用,完善预警功能  制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上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及时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完善预警机制。  (六)更新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

  1.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增强师生质量意识

  (1)树立以质量为中心,以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展开的校院两级质量管理体系。领导带头参与质量管理,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示范作用,健全全员质量责任制度。  (2)建立全面质量标准体系,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教育和培训,形成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循环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3)营造良好的质量改进环境,定期编写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准确客观反映学院真实质量情况。定期组织各专业进行质量保证自我诊断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落实。  2.系统设计质量文化体系,增强校园质量文化氛围

  (1)打造质量精神文化,秉承"创意点亮人生"的校训,用"追求卓越"统一全校的价值追求,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围绕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形成服务教学和师生的校园文化。  (2)健全质量制度文化,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细化工作质量标准。完善学院内部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3)建立质量行为文化,制定质量文化教育方案,抓好全员质量文化教育培训及质量建设活动,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构建质量行为方式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职员工投身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强化质量物质文化,制定学院物质设施质量管理理念的外化方案,建立稳定持续的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打造和谐怡人的校园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构建校院两级质量保证组织机构,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实施质量保障

  一是成立学校质量保证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方针、监察考核全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组织全校性教育教学工作重大问题的论证、决策,对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与考核评价。二是成立二级院(教学部)质量保证工作小组,负责对各院(部)在专业、课程、师资及学生层面的日常性检查、指导、考核评价与诊断改进。  2.组建专兼职质量保证体系队伍,建立人员素质优化培训机制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校院两级均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职质量保证人员。学校层面的质量保证队伍要求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二级院(教学部)质量保证工作小组以院长(主任)为组长,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各级质量保证体系队伍职责分工明确,建立人员素质优化培训机制,实施质量保证人员优化动态调整。  3.加强质量保证人员工作考核  建立不同类别的质量保证体系队伍考核奖惩制度,严格执行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竞职晋升挂钩。  (二)制度保障

  2.各项制度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在学院内部形成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机制。  3.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质量评价和诊断机制,形成内部闭环运行并与企业需求沟通衔接的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三)经费保障

  通过办学收入、企业投入、引进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筹措发展资金,支撑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的实现。每年用于教学工作的经费不少于学校办学经费的30%,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不低于学校收入的5%,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纳入学院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