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院外急救在现场救护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库平台

教学资源库平台

院外急救在现场救护中的重要性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用品不断改革进步,人民生活大部分离不开机械技术产品,在自然灾害(地震、水灾等)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出现了各种交通事故(例如连续交通事故、列车脱轨、飞机坠毁等)关键词:院外急救现场救护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产品竞争激烈的同时,伪劣产品也随之上市,危及人身安全,重者危及生命,掌握急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如何使院外重伤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为院内急救争取时间和条件,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这就需要更多的急救知识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体现其价值和重要性。 [1]在[1]中一.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现场救护

创伤以机械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同时多人受伤为特征,严重创伤可导致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死于失血过多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现场救护要求遵循“三快”原则。 判断快,急救快,转发快。 正确的现场救护可以挽救生命,减少出血,减轻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反而加重,瞬间危及生命。 因此,实施现场救护,要保存生命---呼吸、恢复心跳、止血、预防休克; 防止伤势加重---处理伤口,固定骨折部位; 促进康复---避免不必要的移动,精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姿,端正姿势,说几句安慰的话; 防止脊髓损伤,避免截瘫。 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将伤员送往最近的医院。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院外急救是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能体现“紧急”和“救援”的阶段。 指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人员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救护。 即患者发病或受伤到医院就诊前的前期救护[2]。 发病现场可能是家庭、街道、百货商店、学校等场所。 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拯救危重症患者的最重要时机。 医学上称为“创伤救护黄金时间”。 也就是说,创伤发生后的第一小时通过急救将伤者送往医院,伤者的生存率很高,被称为黄金时间。 伤后第2小时称为白银时间,第3小时伤员存活率较低,称为白布单时间[1]。 医院外急救现场必须有醒目的救护区标识。 红色代表危重伤员; 黄色表示中度受伤者,蓝色表示轻度受伤者,黑色表示死亡。 使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能找到急救对象,最大限度缩短患者免治疗时间(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得高质量、高效的医疗救治,大大提高院外急症救治成功率。三.普及创伤急救知识,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

灾害莫测,说要来,突然造成了羊群死伤。 在急救的黄金时段,赶到现场的往往不是医务人员,而是“第一目击者”。

迎新活动

迎新活动

美国Esposito教授指出,致死伤员中约35%本来可以避免死亡,关键因素是院前阶段能否获得快速、高效、优质的救治[3]。 在国际大城市,医疗急救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公众对急救意识和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已经成为反映当地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急救知识普及率美国为33%,法国为40%,德国为80%,欧洲为80%左右,而我国急救知识还不到1%,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所以,必须尽快普及急救医学知识,增强全民急救意识,提高自救他救能力。 可以组织当地红十字会、卫生大学、医院向各行各业开展急救知识宣教,在地方、基层开展技能培训、讲座等,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知识。 许多现场急救,仅有卫生部门人员明显不够,必须动员各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树立全民急救意识。 特别是突发事件、交通事故、工伤、斗殴、烧伤等,需要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强强联手,比如110、119、120联动,有时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协调,是否需要建立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 y和科学应急救援网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院外急救的效率,达到院外现场救护的预期目的。基层医院立足于社区基层医疗服务,与公众联系最近、最紧密,发生各种意外灾害时,最先出现在第一线的是基层医务人员,必须了解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了解急救医学基本知识,才能达到有效的减灾效果大部分基层医务人员未经正规急救医学培训,普及和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要在各基层医务人员中加强灾害知识,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熟悉我国国情和灾情,掌握灾害事故的特点、规律。 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不断排查和改进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医疗救护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普及和强化急救知识,在为全民提供防范意识的同时,使其得到正确的救护保护。我们要在指导思想上充分明确。 院外急救不仅是急救站的事,也不是急救危重患者时在场的人的责任。 因为医院急诊科设备再好,急诊科技术人员再多,如果不重视院外急救,就没有院外急救的有效救治,如果患者失去了急救时机,急诊科就一事无成。参考文献

[1]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 (6):370-371 .[2]王一保龄球,努力加强和提高“第一时段”救治质量[J]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 (2):94 .[3]根据[1]所述方法,其中作者简介

肖磊,女,(1982.03-),彝族,云南省元阳县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院校:昆明医学院,职称:高中讲师,研究方向:外科、康复、急救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