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教育质量分析报告

教务系统平台

教务系统平台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教育质量分析报告(2004.01.16 )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5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也是教育部批准的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立的高职学院。

学院现有高职生3079人,分布于13个专业:计算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与应用、机电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有学院教职工368人,其中专任教师157人,副教授以上57人。 学院以“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适度”为办学基本方针,主要面向北京市信息产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学院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和突出地位,采取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监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深化改革,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是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具有引领性全局作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学院在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学院的发展目标:依托IT行业,与企业密切合作,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突出素质教育、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成为学院特色胸罩根据北京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确定学院专业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特色,调整拓展学院专业设置,狠抓特色专业建设。 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教学、实验、实习、实践教学条件达到充分和先进水平,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

转变观念,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在产学研结合、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社会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贴近生产实际的办学模式。 根据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教委关于学校调整的指示精神,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新校园建设,力争5年内完成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00000平方米的新主体校园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整合优质人才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具有充分发展和提高潜力、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积极推进与国外的共同研究,促进与国际教育的接触方式。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建设与职业技术人员成长相适应的校园文化; 加强管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通过校园文化、行为方式和管理与教育理念的统一创建,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二、加强教育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教育质量

1、重视常规教育管理

学院教务处组织学生每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打分,听取学生对学院教育工作的意见,第一学期共发放调查评估表3500余份,本学期发放万余份,调查表由教务处通过计算机综合统计,得出对学生每位班主任的定量评价。 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组织所有班级的学生代表召开期中学生座谈会,对每一个班级的教师的教学惯例、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按教育院系召开任课教师座谈会,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务处及时分类总结师生意见,结合日常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召开全院教师大会,进行意见反馈和讲评。 每学期期末由教学工作检查组随机抽取部分教师的教学文件(课程计划、教案、学生作业、试卷等)进行全面检查,最后将检查和处理结果汇总后在校园网上公布。 学院教监室和学术委员会成员每学期对教学中意见集中的教师听课,或随机确定部分教师听课,最后全体学员对听课教师进行综合评定,确定评估结果并报告学院评审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课程建设,全面提供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本年度学院教务处和教研室联合组织“教学课程竞赛”活动,由评审组对所有报名教师进行课程评分,最后确定参加决赛的候选人,对他们进行复课评分,最终2、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

学院主管副院长主持每周一次的教学工作例会,讨论教育教学工作,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每学期召开两次全体教师大会,总结反馈学院的教学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 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将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反馈。 3、提高教师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学院有比较完善的“传、帮、带”体系。 每年度由院系确定青年教师名单,然后每人指定一名老教师,负责他们的“传、帮、带”任务。 各系编制指导计划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每月按时填写指导书。 学院指导、教务处对此项工作随时进行检查,各系在学年末对每位指导教师的工作做出综合评定,然后上报教务处,最后由主管院长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考核,对每位指导教师的“传、助、带”工作做出最终评定结果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综合分析每年的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门,作为学院专业建设、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依据。 4、加强毕业设计规范管理,确保毕业生质量

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高低代表了学院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首先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课题与专业要紧密结合;二是技术要先进;三是要结合生产实际,或直接承接企业课题。其次,学院要求各系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三,要求实验实训中心积极配合毕业设计工作。通过以上工作,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1、专业建设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⑵ 面向现代传媒技术的技术操作型人才  重点开设:计算机数字媒体设计、广告制作技术、游戏软件制作、影视节目制作等专业。  ⑶ 面向现代电子产品服务的技术操作型人才  重点开设:现代办公产品应用技术、通信产品应用技术、电子仪器产品技术、有线电视应用技术、智能楼宇管理等专业。  ⑷ 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操作型人才  重点开设:数控技术应用、制造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

  ⑸ 配合我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新形势,加大经营管理、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财经、外事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把学生就业渠道建设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瞄准当今社会需求,培养市场紧缺人才"是我院进行专业调整的标准。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考虑课程设置时必须紧贴市场、适应岗位需求。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北京市场中急需的软件技术人才中少量是具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精英型人才;而大量需要的是面向程序编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我院增设了软件技术专业,并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践。

  软件专业的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化与面向对象(初级程序员、程序员及ACCP软件工程师)的方法构造。把软件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分解为三个模块,即素质与基础理论教育模块、专业技术基础与技能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教育模块。其中职业能力培养教育模块是高职软件专业的重点核心模块。根据软件技术人员面对的不同工作环节,将职业能力培养教育模块又划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即初级程序员、程序员和ACCP软件工程师。在理论教学体系的三条主线基础之上,根据初级程序员、程序员和ACCP软件工程师三个不同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配套实践课程。分阶段进行实践性教学,规定出各个阶段在总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实训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标准等。最终我院的"软件技术" 专业在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试点专业。  2、教学改革  突出四个面向--面向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适当降低理论起点;面向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体系,创建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概念;面向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⑴ 教育模式改革

  构建了符合职业素质培养特点的人文素质、科学思维、团队与合作精神、沟通技能、身心健康、创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习与信息获取能力、基本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等素质教育的基础平台。  ⑵ 积极推进优秀课程建设  组织教师编写精品教材,引进优秀外文原版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和多媒体课件,通过试点专业的建设带动所有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学院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有关精神,确立了优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到教学内容及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学院现已确立了7门课程为优秀建设课程,此工作现正在进行中。  ⑶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输入式的教学方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a)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将实践教学的内容溶汇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实验室为主课堂,以系统为主线,从单元电路到整机再到系统,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用,突出了实用性和应用性。

  (b) 计算机专业通过仿真软件,将课堂讲授与虚拟实验结合进行,打破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把课堂与实验室融为一体,边讲授边演示验证,边做边学,在同样的学时里,完成讲授和实验双重任务,努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另外,还引入了APTECH的"四个一教学法"(1+1+1+1),即第一课由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要求讲深讲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学;第二课是动手实践,学生在计算机机房上实验课,通过实验理解概念、理论;第三课是在线实习,学生通过网络在线课程,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课是总结提高,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讨论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为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及确定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c) 会计专业采取双轨制,对五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进行大幅度调整,其内容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接轨,而与此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则与岗位能力要求接轨。在会计基础课中,融入了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教育思想,并渗透、贯穿在后续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采取了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加大课上技能训练的比重,在期末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实物演示、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辩论交流、参观调研、模拟现场、角色调换等多种方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在教学手段上,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房、网络实验室组织教学,并要求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⑷ 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打破了传统单一笔试的考核方法,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

  (a) 借鉴英国BTEC课程教学的模式,以课业为主要评估方式,以设计实际应用电路为主要的课业成果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通用能力。  (b) 培养应用能力的"设计型考试"

教务网教务系统

教务网教务系统

以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c) 结合取证考试的"模拟考试"  为配合"双证书" 制度的推行,部分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等),在考试模式方面作了重要改革,主要是将取证考试和课内考试结合起来,使用模拟考试系统上机考试,使学生不仅了解SCJP证书考试的真实环境,还可以了解相关的考试题型,相当于一次"考前模拟",缩短了课堂考试与取证考试的距离。  (d) 培养创新能力的"项目考试法"

  在部分课程中推行了项目教学法和项目型考试。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针对这门课的内容特点(由六个常用软件组成),根据行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将考核内容设计成类似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业务的综合性项目的考核,以一个虚拟业务内容贯穿其中。这种考试模式强调课程中各软件之间的联系,将若干软件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各软件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的程度,还可以检验学生对各个软件主要任务和特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考试模式同样强调设计和创新,项目本身并无标准答案,只有标准与要求,从界面的友好性和功能的完善性上,可以考查出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⑸ 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经验  学院与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合作创办北京华信技术分院,开办商务计算机专业,目前有两个年级共90多名学生,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的大专文凭,并可到新西兰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为了进一步扩大我院学生深造和就业渠道,我院又与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签订协议,开办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课程和英语强化培训课程。前三年在本院学习,合格后可获得本院大专文凭。同时由外籍教师授课,进行英语强化,三年内达到雅思6分后,第四年进入新英格兰大学学习,成绩合格后可获得新英格兰大学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  ⑹ 实行多证书制度,扩展学生职业能力

  为了培养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要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改革,学院利用行业管理的优势,与技能鉴定所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紧密结合,并通过这种结合进一步密切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学院开展的多证书制度,使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可获得多种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低压电工、手机维修、家电维修、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三级)、微软(MCSE)、思科(CCNA)、销售员、NIT、CIT、HP、导游、会计、统计、珠算等20多种证书,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为学生就业广开了门路。  四、加强实践教学,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1、加强实践教学系统建设

  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完善实践教学系统。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以上资金,我院分别走访了部分高校,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制订了设备计划。学院除充实了各专业实验室外,还建立了多媒体技术中心、网络技术中心、CATV及卫星接收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和CAD/CAM中心,同时建立了数控机床加工车间和电子产品装配和维修车间。以计算机为例,学院计算机总数已近900台,已远远超过每10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的标准。  2、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教学  学院各专业严格按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开出全部实验、实训,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通过实验和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类课程全部在计算机房上课,实现边讲边练,同时还安排实验、实训周,将实验、实训与课程密切结合起来。

  实验室和机房配合第二课堂活动向学生全面开放。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查找能力。  3、走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科技企业,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向企业输送在第一线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关系比传统的高等教育和企业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富有成果。职业能力重在反复训练,职业素质重在逐渐养成,而这两者只有在职业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我院在结合专业优势创办高科技的校办企业,为教师开展科研及成果应用、技术服务、带领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不断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为此,我院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克服种种困难,采取新举措:组织学生自大学一年级开始,利用每年假期及学期中适宜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训锻炼,尽早进入职业岗位角色,在职业环境中边学边干,学以致用。通过三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在毕业时达到相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该专业已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接收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作为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助手,参与事务所的公共会计服务、审计服务等相关工作。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并由事务所负责人给出鉴定意见。这种形式得到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一致认可,认为这是一项有益的教改尝试,并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他们带着各种问题回到课堂,极大地激发了探求专业知识的热情,形成了课上教学相长、课下比学赶帮的好局面。  目前,学院各个专业均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一般专业建立2个基地,个别专业建有8-10个基地。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名师出高徒,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为加快落实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我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逐年得到提高。  1、完善人事管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考核评价制度,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

  2、选拔、引进和培养一批政治业务素质高、教育科研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学术造诣深、工作作风好、合作意识强的专业带头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造就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引进在企业和科研机构工作过并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4、加快中青年教师培养步伐  根据市教委的规划和规定,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组织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和获得硕士学位;达到规定的计算机、外语水平;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科研开发等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我院每年均有专项资金,保证教师进修学习和开展国际交流。  5、建立开放式的教师队伍,聘请一批在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授。  6、适应高职特点 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组织专任教师参加微软工程师、思科工程师、用户通讯终端设备、计算调试与维修、数据系统维修、CAD/CAM软件等实践技能培训和取证。目前,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已达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  7、积极引进人才  录用新毕业的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从企业中调入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  8、不断加强教育创新理论学习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主席在提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之后,特别提出了教育创新,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这是为知识发展和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围绕高职教育特点,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培养创新教育理念,探索不同学科领域中教育创新的方法和措施,在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教学质量分析报告11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