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案的定义

校园教务系统

校园教务系统

沧平县第四中学

校本选修课程评估方案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培养学校精英课程,加强学校素质教育一、校本选修课考核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原则。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教师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2、科学性、时代性原则。 选修课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发展趋势。 3、特色化原则。 围绕办学目标,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二.校本选修课程考核方式

1、校本选修课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课程考核委员会考核相结合进行,重点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满意度。

2、校本选修课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终评相结合。 其中过程评价形式为:通过课堂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了解学生对所选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时反馈课程开发、开设老师,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终评形式:教师自评和学生整体评价、课堂教案、课时、课时评定、课时学分通过评估,引导教师提高开发和执行校本课程的能力,自觉优化校本课程的内容。 3、建立校本选修课等级评定制度。 以学期为单位,自行申报本学期开设的http//1007.cn/课程,结合考核将http//1007.cn/课程分为精品课程、A级课程、B级课程、C级课程4个等级进行评定。 三.校本选修课考核内容

校本选课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构成。 课程目标和计划的评价; 开展课程开设准备和评估课程实施流程评估课程的效果评估。 四个考核部分分别在课堂教学质量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考核对课堂教学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课程目标与课程规划评估。 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通过该课程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目标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投入备课和评估。 备课和投入评估主要是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知识准备、教学资料准备、教学组织和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 以课程计划、课程设计、讲课等为主要象征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估。 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侧重于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 主要信息收集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堂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中专学校

中专学校

信息收集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征求专家、同行教师、教育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四.选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1、课程目标与课程规划评价

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立项,只有通过该评价的课程才能正式立项,只有通过立项审查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指标

评价标准及其得分为4分3分2分1.1

课程设计的先进性,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

课程目标明确,反映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显著作用的课程目标明确,基本体现了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的课程目标基本明确,课程内容合理,学生或课程内容陈旧落后的学生成长看不到意义1.2

课程拓展性、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国家课程二次开发,体现了学校培养目标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在某些方面体现了学校培养目标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学校培养目标1.3课程设计与无法体现学校特色的兼容性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学校特色

课程设计基本符合学校特色,但略有偏差的课程设计与学校特色存在一定差异,与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存在一些矛盾课程设计与学校特色存在矛盾; 或与学校整体课程相矛盾的1.4课程设计与特色选课制作的一致性是学校特色选课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在满足学校特色选修课要求、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还缺乏符合学校特色选修课要求的内容,但内容结构不完善,无法满足学校特色选修课要求1.5

课程的科学性、适用性

课程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结构清晰,表现形式适应学生发展水平课程内容选择基本科学合理,结构清晰。 课程的表现性基本上是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特点的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的表现不太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课程内容结构缺乏逻辑性或完整性,是否有背离学生现阶段发展水平的1.6开设课程的条件和基础

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都是完全支持开设课程的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可以解决开设课程的基础和条件中目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在课程设计上近期还存在一些无法克服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得分高于15分、低于18分的(含15分,不含18分的)可以继续改正。 不到15分直接否决。 2、备课和投入评估

备课和课堂投入评估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必须通过此评估才能正式列入学生选课名单供学生选课。 指标评价标准及其得分

4分3分2分1分2.1

教师知识基础与师德准备状况

教师知识基础完全胜任本课程教学,具有开设本课程经验; 借用校外资源的资源已经落实,合作教师已经具备足够的知识准备本校教师的知识基础基本胜任,但没有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 主要依靠校外资源的课程资源基本落实,我校合作教师初步准备就绪,我校教师目前无法胜任这门课的教学,需要继续学习。 主要依赖校外资源的未实施,我校合作教师准备不充分我校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负责这门课程的教学校外资源也难以落实相应的资源2.2教材准备的情况

教师系统全面掌握了这个领域的知识。 课程完整、成熟。 教材和讲义已经可以通过教师全面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

报名招生

报名招生

教材和讲义等教材基本准备完毕,教师基本掌握了这个领域的知识。 课程体系还在修改中。 正在编写或选修教材或讲义的教师部分掌握了这一领域的知识,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没有相应的教材或讲义2.3的设计和教育组织的准备情况

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有明确成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组织安排已经确定,还有待继续完善,有学生成绩评价方法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组织只有初步考虑,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组织安排,学生成绩

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已经实施(有参观要求的已经由接待单位实施)的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基本实施(有参观的也基本实施),但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尚未实施(参观或社会实践正在选择中) 得分12分以上的安排准备时间后可列入学校目录

得分10-12分(不含10分、12分)经修改和进一步准备可申请复评得分不足10分的,原则上不列入当年学校选修课目录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及其得分为4分3分2分1分3.1

教师的教学方法

对课堂教学有较强的责任感,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能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反映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计划认真落实,能认真组织课堂,听取学生意见,确保教学时间,完成计划基本能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课程教学责任感交叉,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失误多,无法保证课程大纲能全面落实3.2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各类教学技术运用熟练,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运用不充分, 能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根据学生的反映适时调整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教学参与方法是死板的。 课程针对性不强,教学技术运用少,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少,兴趣不高,不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没有参与,教师多是随意教学,学生

课堂观察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积极,探究气氛浓厚,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有一定的交流,能共同探索一些问题,很少学生做其他事情,与师生交流少,有些学生做其他事情,学生就不积极探索课堂枯燥,没有师生交流,没有探索,半数以上的学生上课

学生调查对课程的评价很高,很多学生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该课程

学生调查对课程的评价很高,但学生的评价意见存在分歧。 部分学生想向学生推荐这门课的学生调查对这门课评价很低,学生很少给出很高的评价,学生想向学生推荐这门课的学生调查非常低,而且意见一致,不希望学生主动向好学生推荐这门课。 但是,该评价指标虽然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评价,但可以将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与课程实施效果联系起来的评分解释:“1”得分在14分以上时为“教育实施优秀”,“2”得分在10分以上且低于14分(不包括10分和14分)为

评价标准及其得分为4分3分2分1分4.1

本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完全实现了课程设置的课程目标,部分方面基本实现了课程设计的目标,超出了预设目标。 有些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目标总体实现质量较高,虽然实现了很多课程目标,但有些目标未能实现,或者教学目标实现质量较低,完成了原计划的教学任务,实施效果与原计划目标存在较大差异4.2后续探索性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大部分学生在本课程中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并完成了探究性作业。 一定数量的课题经常进入后续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但很少形成后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后续研究性学习课题4.3的学生满意度很少形成

学生问卷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该课程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学生问卷显示,超过70%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超过5%的学生问卷显示,超过50%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超过10%的学生问卷显示

同行教师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对这门课综合评价高,对这门课综合评价好,对这门课综合评价一般对这门课综合评价差注: 4.1指标由教务管理部门或年级组或学科组主办评价

4.3问卷程度指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4.4、4.5是综合指标,数据来源于另一种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另一种评价方式或评价表组合,制定另一种指标或概括性问题。 计分说明:

(2)得分高于14分,(低于18分) 14分,(不含18分)良好;(3)得分低于14分)高于9分)合格;(4)不合格(含9分)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