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职业大学教学工作的诊断和改进与传统评价的八大差异(杨应燕)

迎新

迎新

大学教育工作诊断与改进与传统评价的八大差异杨应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自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教育部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教育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的建立,全面开展教育诊断和改进工作。 高校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是指学校基于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效果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存在的不足与改进诊断、改进和管理评价与背景评价的差异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个是目标不同。 评估是督促高校按照既定目标、标准,建立以自上而下、周期性、分层管理为基本架构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诊断和改进是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发挥保证教学质量的主体作用,自主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诊断和改进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纵横交错、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体系。 “诊断和改进”的目的是高质量、全面地实现预定目标,不断创造性地超越既定目标,“定位”、“导航”、“体检”、“矫正”、改进和创新,主要不是为了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二是工作动力不同。 评价形成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动力主要来自外部,来自行政指令。 建设难度比较低、见效快,但高校容易发生被动应对心理,质量管理费时、费时、费时、费时、费时、费时、费时、费时、费时的现象诊断和改善的运作动力,主要来自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自质量生成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来自高校内部大小“质量改善螺旋”相互激励和牵制的潜在机制。 建设难度大、流程长,但被动应对,从根本上消除了“自上而下”的土壤,可以常态化、保持张力,实行“三全”,持续改善。三是标准设定不同。 评价的标准由评价的组织者设定,同一组织主体组织的同种评价的标准基本统一。 然后,在同一个评价周期内进行维持。 所以,习惯被称为“既定标准”。

职教在线

职教在线

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和成就的状态不断修改,提出“跳就有得”的新目标和标准,质量的生成主体才能始终保持不断提升的热情和张力。 这被称为“需求标准”。四是组织主体不同。 评价的组织主体是评价的组织者,可以是相关人员,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机构。 实行“管评离”后,不包括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诊断和改进”的组织主体是质量的直接创造者,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 对职业教育来说,就是大学及其主办者。五、教育行政部门职能不同。 在评价中,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主体,起着“指挥者、裁判员”的作用。 在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的过程中,起策划、设计、指导、支持作用,起“辅导员、教练员”作用。

六是指标体系不同。 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依据的标准既定为静态,一般按照“层层分解”的模式设计。 “诊断和改进”指标体系是质量生成主体用于诊断、定位、导航的指标体系,所依据的标准是开放的、动态的,必须以“状态(现实状态) -背面)影响因素”- (表) )的逻辑展开,形成指南针、坐标架七是运行形式不同。

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

要提前选定评估节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工作,得出评估结论。 因此,具有项目性质,重视的是结论; 诊断和改进是质量生成主体为寻找准确定位、调整纠正、持续改进而设计的运行模式,融入工作全过程,无起步时间限制,类似日常自我保健,注重流程。八是操作方法不同。 强调诊断和改进、质量计划和标准的制定,强调广泛采用深度信息的收集方法,强调来源的数据收集,强调流程性的数据开发、收集和利用,强调数据的实时收集、分析和表示。总之,“诊断与改进”旨在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新常态,体现“四变”。

一是服务需求--把自己的乐趣转化为服务需求。 坚持引领经济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为了确立质量目标、标准,不能闭门造车。 不能做一定的变化。 另外,不能成为某个集团或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越俎代庖。二是立足于自我。 以外部保障为主,以内部保障为主。三、常态“诊改”---把诊断和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一环,脉冲式改变,努力改善常态化,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成为工作新常态。

四是“平台”支撑---变现区集成实时监测,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环境。 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和管理平台的普遍搭建和优化升级,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成为现实,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放心的职业教育。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