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慧职教icve

智慧职教icve

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通篇贯彻“治理”理念,“治理”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引擎,将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现代大学治理在现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两组织、三体系、四机制”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实践现代大学治理理念的途径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关键词:现代大学治理; 模式; 实践一.现代大学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运行活力在“治理”中激发

社会、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举办,会加速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推进吗? I参与“联合转型”,彻底改变“政府垄断”和“不办学校、不办人家”的现象,调动多方面办学积极性,让社会、企业、行业自觉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职业教育学校(二)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在“治理”中凸显“治理”以服务需求为重要导向,制度供给为重要保障,政策激励为重要手段,加强统筹为重要举措,产教融合为重要途径,这将使职业教育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三)职业教育运行水平在“治理”中提高

“治理”理念的措施包括“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赋予学校权力、“依法制定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这将有力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推动一批职业院校进入世界一流职业院校行业。二.实践现代大学管理理念的实践路径(一)发挥组织职能,加强共治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协同管理的模式,引导师生员工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 成立和完善学术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等专业组织,一线师生占30%以上,保证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话语权,促进学院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通过共治,校长专注于学院事业发展,职能部门专注于政策执行,全体教职工在参与共治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自觉融入学院利益共同体。(二)完善体系建设,促进协同发展1 .制度体系建设。

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

2 .实行体系建设。 坚持开放共享、跨界合作。 在学校内部形成高效人才培养落实体系,在外部搭建平台,通过正行企校协同创新,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3 .质量体系建设。 将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现有“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相结合,形成具有机械装备制造业界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开展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和改进工作。 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和质量保证运行机制。 吸纳行业专家参与质量保证计划、质量文化建设、质量保证制度等建设全过程。(三)坚持创新"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1 .健全开放型决策机制。 明确党委与院长之间、行政管理与其他主体之间、学院与院系之间的权力与责任界限,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横向分权、学院与院系之间的纵向分权的决策机制。 健全学术组织、双代会、学生团体及社会各界审议咨询和监督反馈决策机制。2 .完善内部执行机制。 建立规划、执行、检查、反馈、处理等环节的执行体系,完善各环节的实施标准和程序。 协调部门职责,建立敏捷应对市场的各部门动态并行联动机制。 加强实体性、程序性、保障性规制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执行,对违规行为实时处理和纠正。3 .持续改进机制。

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

明确岗位要求、工作标准、考核办法,建立反馈渠道和动态响应机制,各部门协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 .建立文化育人机制。 坚持“大工业”服务观,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树立“大教师”观,营造“教书育人、管人、育人、服务于人”的文化氛围,营造“人人创新”的制度环境三.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加强共同治理,实现人人增值,解决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问题。 一线师生直接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保证了师生员工在学校管理中的发言权。 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大学,已成为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景。 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实现教师全员增值。二是以创新机制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执行体系协同工作,促进行政企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融合。 打破部门本科传统局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形成高效人才培养落实体系,校企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三、通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由事后评估转变为过程控制问题。 全员参与的质量策划、质量预警、质量管理、质量实现的质量文化,以及执行、检查、处理、反馈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 企业专家参与质量保证计划、质量文化建设、质量保证制度等建设的全过程。 确保了结构质量、发展质量、管理质量、培养质量和服务质量。四是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工作有标准、考核有依据,解决职能部门服务教育一线意识、能力提升问题。 完善的教学运行和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通过专业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使教育具有操作上的“工作标准”,追求体制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学校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五是营造文化育人大环境,解决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问题。 “超越自我”、“大工业”、“大国工匠”、“大教师”观已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

[4]徐晴.大学章程建设对推进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改革的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 2015(10 ) 13―14 .[5]司晓宏.关于推进现阶段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14(11 ) 84―87 .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