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培训机构教务系统

培训机构教务系统

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书二一二年二月目录

一、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1二、 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2(2)建立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适应工程和人才培养的要求........3)校企合作、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推进信息化管理手段, 提高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水平................ (五)构建职业教育高架桥, 探索多种联系形式.........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13

三、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14 (一)毕业生情况...... 16四、问题与对策.................................................................................................................................................................. 19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理。 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78年的职业教育历史,为社会培养了7万多名毕业生。 2006年6月,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优秀。 2007年,被列为省级典型高校建设单位。 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学校设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163,942 m2,总建筑面积443,486 m2。 学校下设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轻化工程系、传播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系、旅游系、应用外国语系、电子通信工程系、汽车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系,共有69个专业,119个专业方向,全日制普通高职2011年,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工作核心地位,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可喜成绩一.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面向广东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办学,倡导“高素质为本、高技能重视、高就业导向、创新推进高就业导向、广东省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展”办学理念,倡导“学生全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校企合作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创新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学校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立足轻工业,面向中小企业为广东现代生活产业服务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学校全面实施“核心技能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一)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1.校内实践基地 

学校通过加大投入、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截至2011年,学校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68个,实验实训建筑面积14.8万㎡,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了14154.8万元,形成了以艺术设计学院创意工场、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基地、自动生产线技术实训基地、食品加工技术实训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2011 年学校还进一步充分利用校内后勤资源,使后勤服务与专业生产实训相结合,创新了四种校内实训基地模式,即“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公司”模式,“教学农场”模式,“教学酒店”模式;将校内各种维修与设计等方面的需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相结合,创新了“服务公司”模式。这些创新型模式的实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3促进了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实现了生产性实训与校内各项服务相结合,与学生创业就业相结合,保障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本学年度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由954个增加到1205个。在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待学生数由上学年的17888人次增长到19611人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学校进一步深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通过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合作,进一步增强学校与企业的融合,促进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3.职业鉴定机构 2011年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增加2个鉴定工种,具有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发酵工 、水处理工、加工中心工等 35个工种的初、中、高级鉴定资格。2010年9月-2011年8月共鉴定在校生3374人次,社会人员2442人次。全校各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75种,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以外,还有全国外贸跟单员、国际商业美术师等社会机构颁发的技能证书,达到全校毕业生双证书毕业的要求。(二)打造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2011年,学校在圆满完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完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力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4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落实“两大工程,两大计划”:“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完善“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有序推进校内专业教师持《高职教育任教资格证》上岗制度,多途径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开发力度等措施,使我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日趋合理,教师素质整体提高,满足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1.专任教师 

(1)专任教师结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3人,专任教师队伍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结构日趋合理,专任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见表1、表2。表1  校内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高级 中级 初级年度

专任教师总人数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010 836 297 35.53 384 45.93 130 15.552011 853 322 37.75 403 47.25 97 11.37表2  校内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博士 硕士 大学年度

专任教师总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比例(%)

2010 836 23 2.75 401 47.97 364 43.542011 853 25 2.93 418 49.00 358 41.97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5

学校围绕“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选拔、培养、目标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带头能力。学校选派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国内外职业院校访问进修、企业实践考察,邀请专家名师开设职教课堂,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技术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措施,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学校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职业院校学习考察,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访问进修、顶岗锻炼,主持开展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学校现有专业带头人76人,“双师型”骨干教师284名。学校与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签订目标责任协议书,强化目标管理模式,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师资梯队结构合理优化,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2)专任教师素质情况分析表3  专任教师素质情况对照表 获得“高职教育

教师资格证”的教师

持有行业中级以上职称证书持有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年度人数

(人)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

2010 92 11% 10712.8%

35642.6%27532.9%52362.6%

2011 261 30.6 109 12.8 381 44.7 284 33.3 568 66.6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6

% % % % %

从专任教师素质情况对照表3可以看出,学校落实“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职教能力,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明显提升。加快实施《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工作,按照《教师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教师专业实践活动手册》管理,不断落实教师“‘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获得“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数增加幅度较大。2011年,教师在校外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顶岗,驻企业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为企业或社区提供技术服务,在校内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累计达426人次,丰富了专业教师的企业经历,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数量有明显增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制定了《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并以系(院、学部)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学校以教师节表彰为契机,开展师德建设主体教育月活动,奖优评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业务能力的主动性。在2011年省教育厅组织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活动,我校教师有38人参加,并有10位教师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继续加强教师培训进修的支持力度,选派了大批教师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学位进修等,学年培训进修次数达到478人次。学校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校内分配制度实施方案》、《教职员绩效量化考核办法》等办法的执行,明确专业建设、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任务要求,有效提高了教师积极性,专任教师的获奖项目和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的数量逐年提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7

2.兼职教师情况分析 

学校继续强化校企合作,在校企互惠双赢、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赢得企业人才对学校的支持。学校聘请兼职教师886名,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2011年兼职教师的数量与专业专任教师总数之比达到1:1 以上,重点专业兼职教师与专业专任教师之比达到1.5:1 以上。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达26.64%,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技师以上专业技能等级的达95.18%。学校注重兼职教师企业一线经历及职业技术动手能力,对具有丰富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优先聘用,凸显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学校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继续落实“兼职教师建设工程”。通过“教前培训”计划、聘期内业务考核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兼职教师每学年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教研活动超过8次。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效用,规定兼职教师的课时津贴高于专任教师课时津贴30个百分点;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量达4.6万学时。2011年,学校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教坛新秀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三)校企合作,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 

1.专业建设 

学校共设置 69 个专业,专业门类较齐全,轻工特色突出,形成了以产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8

业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思路,以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在《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的 19 个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大类中,占有 12 个专业大类,即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其中目录外专业 2 个。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一所轻工高职院校,现有专业与广东六大支柱产业中的五大产业紧密相关:31 个专业与现代服务业相关,2 个专业与先进制造业相关,11 个专业与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15 个专业与以品牌带动的优势传统产业相关,1 个专业与以能源、交通水利等为支撑的基础产业相关,与轻工行业对应设置 20 个专业。学校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中央财政支持的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示范专业三级建设格局,以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及全校其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加强校企融合,不断完善专业共建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共管,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合理地柔性调整教学进程;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和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等资源的作用,实现网络远程学习;把课堂延伸到企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任课,将企业的工艺、规范和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使教学实施过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9

学校设置的 69 个专业中,有国家级重点专业 4 个,省级重点专业 7个,校级重点专业 13 个,专业带头人 76 人。在 2010-2011 学年中,2010年招生专业为 66 个,占设置专业的 95.56%,2011 年毕业生 100%参加了顶岗实习,并 100%获取双证书,初次就业率为 97.18%。2.课程建设 

高职课程体系必须体现实践技能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两个系统,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通用能力的有机结合。学校强调与企业、行业共建课程,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即“3~5 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类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引领,以基础素质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为相互支撑,满足相关知识“必需够用”;以拓展类课程为补充,满足知识拓展、个性发展及岗位群其他相关技能要求;以综合类课程为延伸,将核心技能和相关综合技能在真实的项目中、工作中得到磨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学校通过健全课程建设管理体系,完善课程建设保障激励制度,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1)进一步完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加强核心岗位技能训练 目前每个专业已经设置了 3~5 门核心课程,实现了课证融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完成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进一步推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了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实现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实训达到生产性实训要求。(2)基础素质类课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形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0

全校的平台课程。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教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素质教育等课程形成全校平台课程体系。素质类课程教学内容贴近专业要求,支撑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并与后续课程中素质教育的有关教学内容相呼应,使素质教育贯穿了育人全过程。 青年学生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必须实施的教育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标准”栏目中作出了具体规定。(3)专业基础类课程支撑后续课程学习,形成专业群内平台课程 我校已经规划建设了 13 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下有 3~5 个相关专业。专业群内平台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适应未来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业群内的各专业形成了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即群内平台课程;每个专业群设置了 2~4 门群内平台课程。未划入专业群的相关专业根据自身的建设规划,按照未来专业群的构建思路也确定了相应的平台课程。 (4)专业拓展课程内容跟踪行业发展动态,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设置专业拓展类课程,满足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以外的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该类课程做到了具有适时性,及时将最新科技信息、工艺流程和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延伸到先进的企业、车间,保证学生及时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1握行业发展态势。

选修课程实行学校选修课程和系(院)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方式。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5)充分发挥学校有效教学资源的作用,注重课程的应用。学校从

2006 年开设搭建了 E-Learning 学习平台,分为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每门精品课程都必须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申报。从2006 年下半年开设,学校先后开设了《美学与艺术鉴赏》、《计算机网络技术》、《C 语言程序设计》、《VB 程序设计》、《3DMAX》、《精细化工品检验技术》和《古代文学》等 7 门网络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进行全程的网络教学,解决了广州和南海两校区不便,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解决了部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同时,学校要求各门课程的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把已有的课程资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尤其解决了学校三个系:机电工程系、汽车系和通信工程系的学生到长春一汽大众公司顶岗实习,而没有完成教学进程的课程进行远程教学;也解决了旅游系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课程教学问题。目前,学校学习平台上注册用户达到 7881 人,学校把 248 门网络课程和 128 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全程对外开放。目前,点击数为13127707 次,根据网络跟踪调查,有来至全国各个地区的访问者。不仅对西部一些学校实施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把课程提供给了轻工联合会作为培训课程,同时,合作企业也使用平台上的课程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2

通过强化课程建设,至 2011 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10 门,在 100 所国家示范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排名第 9;获得省级精品课程 21门,教指委精品课程 22 门。近三年,学校已出版高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98 本,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 21 本。在 2010-2011 学年使用高职高专类型的教材为 92.25%。与合作企业开发教材和讲义 300 多本,使课程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部分解决了技能教学中存在教材与实际技能训练脱节的问题。

(四)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水平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走内涵发展之路。近年来,在规范教学、学生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推行多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水平。推行网络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针对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单机版,无法实时反映人才培养工作的状态,学校通过自行完善的办法,在全校推行网络版的数据平台及数据采集工作。学校采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网络采集平台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常态化管理并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各项工作的及时改进,充分发挥了数据平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通过教师培训,技术更新,全体教职员工利用数据平台网络版及时填报更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实现源头数据采集。职能部门利用平台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时进行分析,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指导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及时改进。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3

自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针对顶岗实习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学校进一步强化管理手段,搭建了实时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基本功能包括系统管理、选课管理、作业管理、成绩管理、邮件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改变了顶岗实习管理现状,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延时到实时、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平台,摆脱了顶岗实习教学的时空限制,有效集成了各种资源,为学生、校内外指导老师、企业、学校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实现了在线教学和指导,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较大地增强了顶岗实习的实效。自建就业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学校建立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真正实现了就业信息化、数字化,为数据平台的毕业生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依托这个网站平台,学生可以进行网上求职、网上办理暂缓就业、就业指导,测评培训等相关业务,学校则可以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高校客户端实现报到证管理、档案管理、就业协议书管理等,并上报各种数据,如学生生源情况、毕业生人数、就业情况、就业率。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高校数据实行实时监控及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五)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探索多种衔接形式 

为引导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2011年3月,学校向省教育厅报送了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改革试点方案。在得到教育厅批准的基础上,学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多种衔接形式:一是通过专业对接等形式,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汽车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4用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等五个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是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本科生”,探索本科层次的成人职业继续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

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

四是积极探索本硕衔接:我校共有19名教师受聘为硕士生导师,目前已同华工、华师、北理工、大连工大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4名,其中6名已毕业。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以国际先进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引,与国外高等院校联合开设了一批合作办学课程或专业,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例如,学校积极联合国外一批著名企业及教育机构,开办了TAFE班、中澳班等8个国际合作班。学校与德国ChinaWindow公司及德国雷根斯堡市工商会(IHK)合作建设了中德技术培训中心,探索三元化国际培养模式。2011年学校选择数控技术、应用外语(德语)方向作为改革的试点,按IHK的标准进行培养,按照德国巴伐利亚州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从师资、教育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全面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优秀的师资团队建设方面,我校选派25人分两批赴德国雷根斯堡IHK总部培训,分别获得IHK授权培训师和考试师资格,构建了符合IHK要求的教师团队。学校教师与德国专家深入研讨,按IHK的标准,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中国特色的教学计划,引进先进资源加强实训,使试验班的学生毕业后可获得IHK的证书,具备进入德国和欧盟企业工作的基本条件,拓宽了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5

三、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学校脚踏实地地践行“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动内涵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推动了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了育人能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优化了学校的育人条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较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一)在校生状况 1.学生荣誉获取情况 

  表4  学生荣誉获取情况 

级 别  上学年  本学年 比上年增长%上级组织颁发的 各类大学生科技、学术、文艺竞赛等 荣誉项目(项)413 711 41.9%

国家级(人) 144 389 62.9%其中 省级(人) 155 206 24.7%地市级(人) 114 116 1.7%

学院颁发的荣誉项目(项) 2730 2731 0.04%先进班集体(个) 42 44 4.8%优秀团组织(个) 69 79 11.2%三好学生 标兵 (人) 45 50 11.1%三好学生 (人) 413 449 8.7%其中

优秀学生干部 (人) 300 339 1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优秀团干部 (人) 390 339 -15%优秀团员 (人) 1071 815 -31.4%优秀青年志愿者 (人) 88 257 67.8%优秀毕业生 (人) 114 90 -21%系院颁发的荣誉项目(项) 88 98 10.2%合      计 3143 3442 9.8%2.参加各类竞赛中获奖奖励情况 表 5  各类竞赛奖励情况 16

  2010 年 2011 年 比上年增长%145 173 19.31

国家级(项) 33 51 54.54一等奖 10 18 80二等奖 9 15 66.66三等奖 13 16 23.07其中

其  他 1 2 100省级(项) 112 122 8.92一等奖 41 42 2.43二等奖 33 36 9.09其中

三等奖 20 22 10年获 度奖

等次(项)参赛级别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7

其  他 18 22 22.22    3.学生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表 6  学生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类别 2010 年 2011 年 比上年增长%毕业生数(人) 5380 4923 -8.5%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100% 100% 04.奖学金情况 表 7 学生奖学金情况 

项目 奖助人数(人次) 奖助金额(元)学校奖学金 5310 3804300.00企业奖学金 54 41000.005.学生志愿服务情况   表 8 学生志愿服务情况

类 别 上学年 本学年 比上年增长 %

校内及校外志愿者活动 70 次 150 次 53.3%(二)毕业生状况   1.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校 2010 届共有 5478 名毕业生,截止 2010 年 12 月 31 日,共有5458 名毕业生就业,总体就业率为 99.63%;2011 届共有 4923 名毕业生,截止 2011 年 9 月 1 日,共有 4784 名毕业生就业,初次就业率为 97.18%。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表 9 2010 年、2011 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年份 统计时间

毕业

生数就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率转岗率

升迁率用人单位满意度

2010 2010-12-31 5478 5458 99.63% 71.61%32.26%

33.60%96.54%

2011 2011-09-01 4923 4784 97.18% 92.66% —— —— ——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统计,2010 届毕业生在总体就业率统计时,对口

率为 71.61%,获得升迁机会的学生比率为 33.6%,选择转岗的学生比率为32.26%,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到 96.54%。数据充分说明了用人单位对我培养的毕业生的认可和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认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初次就业时,学生往往会优先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重新选择工作时,专业的影响逐渐减低。表 10  各院系 2010 年、2011 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0 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2011 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院系 毕业

生数就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率毕业生数就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率设计学院

1122 1108 98.75% 82.31% 1029 951 92.42% 93.80%18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19

机电系 582 581 99.83% 73.99% 407 399 98.03% 91.73%食品系 390 389 99.74% 65.82% 391 389 99.49% 90.75%轻化系 418 418 100.00% 67.22% 410 399 97.32% 95.24%计算机系

388 387 99.74% 62.27% 294 292 99.32% 89.38%汽车系 351 350 99.72% 80.86% 338 336 99.41% 94.35%传播系 267 267 100.00% 56.18% 255 254 99.61% 92.52%电子系 254 253 99.61% 69.57% 208 200 96.15% 95.50%管理系 536 536 100.00% 69.57% 462 455 98.48% 90.99%经济系 470 470 100.00% 77.17% 491 481 97.96% 91.48%旅游系 274 273 99.64% 50.18% 299 292 97.66% 94.18%外语系 426 426 100.00% 72.07% 339 336 99.12% 91.96%我校 2011 年共有 80 个专业(方向)4923 名毕业生,截止到 2011年 9 月 1 日的就业人数为 4784,就业率为 97.18%。从毕业生就业区域看,珠三角地区任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在珠三角地区实现就业的比例占91.6%,其中 63.8%的毕业生在广州地区就业,10%的毕业生在佛山地区就业,7.6%的学生在深圳就业;在外省就业学生比例也有所提升,达到4.2%。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看,在民营和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86.5%,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 4.5%,在三资、外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 7.5%,另外,有 4 位同学自主创业,69 位同学专插本继续学习深造。2011 年,共有 77 家用人单位接收学校 2011 届毕业生超过 5 人(含5 人),其中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共录用 127 名毕业生。在 2010-201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20

学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接收我校毕业生 1015 人,主要产学合作单位共接收我校毕业生 282 人。2.毕业生质量评价 

学校对 2010 届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2010 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见表 11。我校 2010 届毕业生的称职率达到 100%,其中优秀率为56.2%,良好率为 39.4%,各院系情况见表 12。表 11    用人单位对 2010 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指标 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及表现 称职率满意度 99.8% 99.7% 100%表 12      各院系 2011 年毕业生称职情况 院系 优秀 良好 称职 称职率

设计学院 62.70% 34.20% 3.10% 100.00%机电系 52.40% 41.70% 5.90% 100.00%食品系 59.40% 36.70% 3.80% 100.00%轻化系 60.30% 37.90% 1.80% 100.00%计算机系 55.60% 34.30% 10.10% 100.00%汽车系 54.50% 46% 1.50% 100.00%传播系 66.30% 32.10% 1.60% 100.00%电子系 63.40% 44.20% 2.40% 100.00%管理系 63.20% 33.90% 2.80% 100.00%经济系 64.30% 33.40% 2.30% 100.00%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1旅游系 53.10% 47.40% 4.50% 100.00%外语系 65.60% 32.30% 2.10% 100.00%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3.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 

    根据调研,2010 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 91%,具体分布见下图.很不满意, 2%不满意, 7%

很满意, 23% 满意, 62%非常满意, 6%

学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学生对学校整体的教学与管理的满意度为 94.8%,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为 91.1%。四、问题与对策(一)问题 

1.学校专业发展的不均衡性:经过示范建设,我校六个示范建设专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非示范建设专业无论是在高职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课程建设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全面提升专实现行业水平、均衡发展,是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双师”组成队伍已经形成,“双师素质”师资数量已经达到要求,但师资整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1 .全面推进专业平衡发展

学校今后要注重打造重点和品牌专业,以及专业均衡发展。 我行2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3

学校专业建设要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突出推进相关专业群建设的特色专业,在打造品牌专业的同时,更加注重非重点专业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发展。 加大省专项资金支持和学校投资,全面提升非重点专业办学实力,确保学校各专业全面均衡发展。 2 .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继续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大力推进聘任制改革和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不断健全用人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师德促进计划,实施高水平创新人才建设计划,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