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管理与专业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报告

培训机构教务系统

培训机构教务系统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管理与专业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报告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与专业目录管理跟踪研究项目组国家示范高等学校课程开发与教育资源建设协作组

专业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 专业管理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专业教育资源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教育基本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高[2000]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针对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专业。”

1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首先,组织制定并出台了体现高等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高等专业目录和高等专业管理办法,填补了我国高等专业目录不足的空白,结束了我国高等教育缺乏全国性体系完整、规范性的专业目录历史。 其次,以《高职目录》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地方和高校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再次开发高职专业网络管理平台,动态管理和控制全国高职教育专业的申报、审批、设置,同时地方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创新理念、组织制定并公布《高职目录》和《管理办法》进入新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设置与管理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 如高等专业设置随意性强、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清晰、没有统一的专业代码,严重影响高等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类别统计,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为了规范社会素质对人才能力的理解和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管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亟待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分类研究。 在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方面,《研究生目录》,《本科目录》已经发布使用,由于急需开发发布高职目录,《高职目录》的研究工作被列入《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并列入教育部高教司2003年重点工作。

经过精心组织,在有关部委的配合下,在全国高职战线同志的努力下,2004年,《高职目录》号和《管理办法》号分别由教育部文件下发为高[2004]3号、高[2004]4号。 这两个文件在高职专业管理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正如教育部教育高[2004]3号文件强调的,“《高职目录》的颁布是关系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举措,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毕业生适应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颁布' 《高职目录》,规范高职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基础建设之一,是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高职目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束了全国没有系统完整、规范专业目录的历史,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从规模发展到更加注重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2004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高职目录》新闻发布会上,吴启迪副部长指出:“这是我国首次在专业层面公布全面系统的专业目录,填补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不足的空白。” 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和解析了《高职目录》和《管理办法》公布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等。 《高职目录》的制定和颁布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独特的专业管理理念:1.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主要分类依据,突破学科体系的分类方式

高等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直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 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使高职专业结构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 《高职目录》从教育学、职业(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出发,紧密结合国内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大量实践,提出了专业分类和目录构建的四条基本原则和规范。 即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普遍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适应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 在综合分析产业分类、行业分类、职业分类、学科分类利弊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特点,《高职目录》专业分类突破了《研究生目录》和《本科目录》传统的学科分类和排序方式,成为产业、行业、 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分类方法,形成《高职目录》专业大类和专业类划分,使其专业大类、专业类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应,从名称到专业内涵,加强高职教育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应关系,使高职教育直接成为经济生产2 .以就业为导向,体现高职产学合作和双证教育特点的《高职目录》在教育部、交通部、建设部、水利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六个部委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并完成,能较好地体现行业需求。 《高职目录》中专的设置是充分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根据设置的省、市、校多、特点鲜明、突出反映新兴技术技能、社会声誉好、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等因素确定的。 《高职目录》中专业名称普遍采用“技术”、“维护”、“管理”、“服务”等名称,突出高等教育的特点。 与《高职目录》配套出版《专业简介》,每专业撰写300字左右的介绍。 专业介绍中专门增设了“专业核心能力”、“就业面”、“合格职业资格证书”等栏目,这些栏目在我国目前各类高等教育“专业档案”建设中尚属首次。 它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双证书教育”、“产学合作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育改革的开展,凸显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3.以信息化、标准化为手段,实现动态调整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专业结构调整能否实现优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否实时的得到真实准确的市场信息。《高职目录》将原来全国1500多种高职专业归并为532种,并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调整更新专业,平均每年动态调整专业30-50种。高职专业代码编制采用6位数字,为使其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不与本科专业代码(本科专业大类代码从"01"排序至"11")相冲突,将其专业大类代码从"51"排序至"69",做到了对全国高职高专招生、学籍管理、学生就业的信息分类与统计,为国家对人才培养类型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依据,指导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安排招生,组织毕业生就业。 4.以专业类构建公用课程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投入比较多,教学设备淘汰比较快,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通过对高职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的划分,将相近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专业归类在一起,有利于对教师、教学设备、实习训练公共平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实现统筹规划,开设共同的公共素质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从而搭建起公用的课程平台,建设网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提供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同一学校的相近专业共用,提高投资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5.以专业教指委为核心,加强同行交流和社会对高职专业的了解 根据高职专业类的划分,成立了我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开展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专家指导和咨询工作,对相关专业类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与梳理,在相关专业的建设、改革与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规范高职专业设置,加强了同类院校和同类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

加强学校与考生的交流,使考生在招生咨询现场不再需要面对诸多似是而非的专业名称,可直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院和专业。 二、明确职能,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结合的高职专业管理体系 《高职目录》和《管理办法》是实施高职专业管理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专业管理的职能,形成了以高职院校自我管理为基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调控相结合的高职专业管理体系。 1.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教育部在高职专业设置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1)宏观调控全国高职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2)制定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按照"专业大类目录原则不变,专业类目录相对稳定,专业目录基本放开的原则对《高职目录》进行管理;(3)协调各省市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中的关系;(4)每三年组织对《高职目录》进行一次更新,对各省市设置较普遍的目录外专业,给予正式专业代码,并予以公布;(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控制的专业类(如:医学类、公安类、司法类等)专业的设置进行审批。 2.高职专业设置的地方管理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高职专业设置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1)以国家《高职目录》为基础自主设置、管理属地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的,可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制订并提交"ⅩⅩⅩ(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由教育部批准后实施;(2)获准自主设置、管理高职专业的省份,每年向教育部报备一次属地高等院校高职专业设置情况;(3)通过检查、评估等方式,依据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实际情况,核定学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范围和新增专业的数量;(4)依照《管理办法》制定本省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努力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5)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省专业目录,对本省增设的《高职目录》外专业,编制相应的专业代码,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规范性;(6)通过调节招生计划等方式减少或限制对连续三年达不到本省平均就业率的高职高专专业的招生,并将核减额度以奖励方式投向就业率高的专业。 3.高职专业设置的学校管理 学校的专业设置管理是指在国家、地方颁布的专业目录指导下,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过程。高职院校在进行高职专业设置时,应考虑劳动力市场需求因素、教育市场供给因素和学校办学教育资源因素对专业设置的影响。应通过分析各专业的就业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规划,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适时调整专业,停办教学内容陈旧、生源缺乏、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专业,积极增设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新专业,通过学校内部的主动调整,为学校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高职专业办出质量、办出效益、办出特色、办出声誉。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在高职专业设置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1)在核定的专业类范围自主设置目录内专业;(2)依据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名称以"( )"形式标出专业方向或本校该专业内涵的特色;(3)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本校师资、实训等办学条件出发,设置《目录》外专业;(4)对于连续三年不招生的高职专业,履行专业撤销备案手续;(5)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面向校内已开设的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试行转专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6)遵循教育规律、保持教育工作的相对稳定性,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三、开发工作平台,加强高职专业设置的动态管理与调控 配合《高职目录》的动态管理,研发了高职专业网络管理工作平台,通过工作平台等手段,教育部连续六年对全国各省市实施了普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与专业点的申报、核准、设置的动态管理与调控。实现了对来自全国的、大容量的高职高专专业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有效保证了专业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容错性与实效性,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对平台进行了多次升级与完善,使其高效、规范、安全、便捷地完成了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申报、整理、统计、分析等相关工作。 跟踪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学校上报的目录外专业数逐渐下降,教育部核准专业数逐渐上升,与省市上报数趋于一致,实际招生专业数接近教育部核准数(见下图),说明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减少,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逐步得到统一,《高职目录》在全国已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2005-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学校上报、教育部核准、实际招生专业数变化对比图384288

2931742092471281302010

100200300400

2005200620072008学校上报教育部核准实际招生年度

191

目录外专业数206

国家教学资源库

国家教学资源库

从2004年10月《高职目录》颁布至今,《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工作平台"运行平稳(有关数据如以下图、表所示),数据统计准确快捷,宏观指导与调控有效。2005-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实际招生专业、专业点数统计表专业类型专业数

专业点数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目录内491486497491

28649281233478430289目录外

128130201206379397597616总 计61961669869729028285203538130905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各专业大类实际招生专业分布图

2005-2008年,通过专业设置网络管理工作平台上报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信息的普通高等学校数分别为:1761所、1879所、1865所和1873所。目前,各校已通过平台分别进行了2010年拟招生专业的信息填报,教育部专家组的网上审核工作已经完成。 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是构成专业培养计划的基本单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高等职业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整个高职战线进行的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示范性课程。自2003年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各地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800余门,课程范围涉及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提高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监督精品课程的运行情况,2008年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截止到2010年1月,已完成3264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资源的采集、整理与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

2006年启动的示范院校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近几年大发展的情况下,在国家层面上采取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以"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的一次全面的"大幅度、高强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是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院校自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满足院校专业改革个性化需要的教学资源建设。根据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上,将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建成40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500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每个专业带动区域和行业内3个以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水平的提高,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当前,第一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已经完成验收工作,完成建设193个专业,核心课程860门,初步形成了一批符合地方特色,满足学校自身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优质校本教学资源。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能力,提升了高职院校课程的设计能力,通过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特色教学资源,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3.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集成高职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 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在集成各示范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选择一批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紧缺专业,采用整体顶层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的方式,建设代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和水平的标志性教学资源集成、应用及共享平台。计划自2009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分批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以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物流、作物生产与园艺技术等20余个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全国专业布点量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突破口,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主体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同步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每所高职院校至少3个专业的高水平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并不断得以持续发展。目前,根据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进展,已分四批启动了18个专业或课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这些专业分别为: 第一批: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第二批: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金融; 第三批:会计、物流、酒店管理、艺术设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第四批:作物生产技术、护理、数学。

目前,从参与学校上来说,前三批启动的15个专业,有300余个专业点,500余个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前三批启动专业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和课程标准的建设,正在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集成工作;第四批启动的专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鉴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良好课程改革基础,工作进度会很快。下一步工作将开展公共服务平台的二期建设,其功能将着重于教学资源的应用。国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增强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扩大建设成果的共享面,使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效益,成为优质教学资源成果辐射的最好载体,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职院校教与学的需要,进一步促进高职战线的专业课程改革。 最后,对于教学资源建设来说,教材是教学资源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上述三个项目涉及的教材建设外,高等职业教育也开展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国家级精品教材的评选工作,这些都极大促进了高职教材的建设工作。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品种众多,面向高职教学的教材教辅达3万余种,"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1万种,满足了高职院校教学需求。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