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在新指标体系下扎实开展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

在新指标体系下稳步开展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一、为什么要开展高职评价及高职评价的定位和原则

当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兴未艾,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等不断深入人心。 可以说,通过典型的高等学校建设和带动作用,适合我国高等学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初步形成,并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出和推进高职评价呢?

理由主要有三个。 一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时间普遍较短,办学经验不足,正在探索如何办好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总结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并推广应用。 二是我国高校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导致本科饼干压缩现象不可避免。 我们的高职原评价指标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点。 这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的需要。 因此,近几年高职存在生源差、报到率低、学费高、就业率低、教学内容不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等问题。 一方面,社会缺乏大量高技能实用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职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 这需要尽快改变。 三是只有100所典型的大学。 如何将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思路推广到全国1000多所其他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管理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评价的定位、原则是什么? 高职评估,我们不想让它成为整个学校的评估。 学校的大小、大楼的大小、图书馆的大小等都不在我们的评估范围内,这些只是作为参考数据提供给大家,不会对其进行评估。 高职评价的定位,最基本的是两个,一个是评价软的还是硬的。 比较软的是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这是办学的根本东西。 二是评价不安静。 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要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来看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 我们要让数据说话,让信息技术说话,建立网络的数据库系统,不仅要看一周或三五天的静态数据,还要看长期的变化。关于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教育部党组织的精神推进工学结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对高职来说,品德是一种职业道德,能工作,善于工作。教育部高教司在广大专家的支持下,根据上述思路,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新的指标体系。 我们要用新方案引领大学办学方向的改革,在德育和动手能力上多下功夫。 “学习”这个字,“学习”是读书,“习”是动手。 也就是说,读书和动手应该结合。 我们往往忽略了“出手”,而高职必须强调的正是出手。

高职的评价原则有四个。 (一)不搞形式。 有些人说,形式是必要的,不搞主义就行了。 其实形式也不需要。 因为形式和形式主义很难区分。 )2)不造假。 大教育家陶行知常说:“千教万教,教求真; 学万学,学真人。 “”学校让学生做假试卷、让老师补充文件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可能会摧毁一代人的灵魂。 如果老师和学校校长带头说谎,学生会怎么想? 如果学生批评的话,这个学生还有点良心。 如果他在一起做坏事,他什么谎话都敢编。 因为学校里老师是这么教的,所以在看不见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出去了,说谎话,说谎话。 我们的评价,绝对不能说谎。 )3)不影响师生的常规教学和实践活动。 停课,兴高采烈地准备评价,把学生从实践基地叫来,准备评价都是不必要的,走错了方向。 (4)通过评估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职评价评价是为了促进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评价中师生有意准备花了太多时间,教师没有时间备课和指导,学生没有时间学习,就不知道评价是对是错。 如何评估不影响或不影响师生的正常教学和学习活动? 一种方法是利用信息技术,用信息化方法进行评价。 也就是说,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转化为网络数据库系统,再运用一种写实的方法,根据指标体系的规定,将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不断收集到数据库中,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系统。 这也是学校如何建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的问题。 如果平时就收集数据,在评价时就不是负担。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如果有指标体系和数据库系统,谁来检查数据库系统呢? 也就是说,谁来组织评价呢? 这有两种方法,要么由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专家进行,要么由第三方社会机构进行。 这次高职评估是按照教育部制定指标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具体组织的办法进行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监督第三方的实施。 但无论由谁实施,都必须按照我们提出的指标体系公开、透明地实施。 数据必须向学校和社会公开。三.如何通过评价引导高职改革方向和办学

如何通过评价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办学方向? 高职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是由原来的本科压缩饼干式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的转变。 你为什么说以前有无意识地压缩饼干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其中之一,我们在认识方面对升本和不升本有激烈的争论。 在刚开始模特大学建设项目时,许多学校坐的是两条船。 这一步我过去想申请模特大学,另一步如果申报一次失败,我想申请本科。 学校总是犹豫不决。 在犹豫中不自觉地按系里的样子做着。 其二,很多大学的校舍、校园和普通本科完全没什么区别,都是大楼里很干净的校园。 无论是生产实习基地还是实验室,一般都是在已经建好的大楼里挖墙脚,或者设在高楼里。 既有建设交通工具的大学,也有路桥实验室、河流、自来水实验室等。 在盖那座大楼之前,我没有考虑要建什么样的实验室。 其三,部分高校在师资建设时,强调硕士、博士、教授数量,忽视实践技能。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就是运用新的思维方式。 我们在强调两个系统。 一是基础课成为系统。 二是实践环节系统化。 另外,两个系统之间必须交叉融合。 基础课在高职学习中占多大比例、哪些课适合等问题,要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和特色来确定。 实践课程,从教师到顶岗实习,都面临着系统的整体改革问题。 实践包括实验室实验、实习基地实习、校外基地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几个不同阶段。 不同阶段的教育有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目标。 实践课程一开始就要多用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教师。 对于技术人员,是为了我而使用,不是为了我而拥有。 双师,主要指双师型结构的团队,而不是指某人。 高职实验课应注意与本科的区别。 你得自己问问。 你的实验室和本科同类实验室有什么不同? 如果不能回答的话,会有一些问题。 我们的实训基地也要区别于实验室,区别于工厂。 严格来说,实训基地应该是实习前的准备,而不是孤立的活动。 实习也要制定计划,加强管理。 我们的学生实习不是为了打工赚钱,而是为了学习,为了提高技能。 因此,必须从实习的目标、手段、方法、安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必须明确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的方向是培养人。 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培养谁,如何培养人? 归结为培养有职业道德、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应当通过工学结合或者产学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能力。 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找份好工作,让企业和社会都能用、好用。高职培养的学生不是一辈子都要管的。 技术发展迅速,不能说高职类学生毕业后一辈子都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谋生。 大学要建立毕业生们以后想跳槽或者想提高的时候想回去重新学习的机制,以便随时随地都能回来。 我们的评价要把学校的基础课和实践教学特色写实地记录在数据库里。 指标和写实性,可以说是这次高职评估引导改革的两个武器。学校还可以与办学和培训,特别是政府劳动就业相结合。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职业教育诊改网

职业教育诊改网

1 .加强对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宣传和培训

评价过程是改革的过程。 要加强对新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的宣传和培训,让社会、校内师生了解我们的办学思路、发展方向,做考核的主人。 这不是大踏步运动,而是让大家通过指标体系了解高职的办学方向。 比如,怎么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以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双师结构,怎么建设。 通过了解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建立数据库,聘请行业高手,不仅一次性,而且朝着60%、70%、80%的兼职教师方向发展。2 .学校建立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

高校要少找精干的专职教师,加强和拓展兼职专业课教师,加强一点基础课老师。 兼职教师要向社会要求,向企业要求。 学校要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像做网站一样,只做门户网站,联系不同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与企业合作什么? 例如,一个专家能保证企业有多少专家给学生上课? 必须事先取得联系,签订协议。 事后要抓好落实,不断丰富、不断成长,不断发展教学团队。 再者,对于实训和实习,也要提前多沟通、多沟通,签订合同,逐步完善。 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与社会融合、多种联系、发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心作用的人才培养基地。 否则,学校就很难脱离社会,不向政府要钱,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减弱。 大学改革,一开始很难,但会慢慢变宽,正向推进。 例如,学生实习用的设备是买还是由企业提供? 在学校买,需要花钱。 企业寄送,有很多手续,很难。 但是如果企业不发的话,所有权是他的,只是让企业进学校让学生使用。 两年后,这个东西落后了,被淘汰了,让企业拿去,拿来新设备再利用。3 .注意防止四种自卑心理一是学校的优秀情结。 评价总是想优秀,如果不优秀的话很抱歉。 我们希望学校不要重视评价结果是优秀还是不优秀。 这次评估不设优秀,甚至把不合格的决定权放在省里,由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定自己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 专家组最好不要上学或不上学。 因为专家组的责任是诊断和检查学校的写实情况。 专家小组的意见值得参考。二是专家组的主体联系。 评价的主体是谁? 我不是专家。 专家组的责任主要是检查、诊断和"处方"。 无论是被评估学校还是专家组自身,都不要把评估过程放在显眼的第一线,不要采取形式,不要引起社会的过度关注。 社会高度关注的,第一是非常辛苦,第二是没有这个必要。 评价主体还是学校本身。 请专家来是为了看看为了学校的诊断,是否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方向进行? 评价指标体系本身有什么问题吗? 我该怎么改善?

三是量化的情结。 是不是做标准的量化“模板”和“阈值”的问题。 我们不要做别的统一的量化标准模板。 因为指标体系本身就是模板,是系统。 再做一个量化指标,又是千篇一律的,就没有特色了。 准确地说,没有规定要实现多少量化指标,但只要按照指标体系指导的各项努力去做,就能办出特色来。 例如,模具专业人员可能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实习,也可能只有半年的学校。 决定量化模板在一年的实习中通过,半年不通过的话,可能不好。 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反映指标体系规定的各项内容,并接入互联网供社会、家长、学生等观看。 如果现在做不到,以后也要分阶段做。 因为是信息公开,所以社会、家长、学生根据信息进行自我判断。 学校投入、办学模式、实验实习、基础课教学、师资等方面的情况应当公开。四是学部自卑。 除了上述优秀情结、主体情结、量化情结外,许多主管部门、学校、专家组还有较深的院系情结。 无论是负责评价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无意识地在考虑本科的事情。 人们不自觉地想到本科,想把一些指标“量化”后向本科走去。 否则,我们的高职就没有特色了。总之,基于新的指标体系搞好高职人才培养活动的评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探索。 特别是把加强评价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引导评价公开、公平、公正,实现既定目标,取信于师生,取信于社会的关键,不可掉以轻心。《中国高等教育》刊登于2008年第15/16期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