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2011年度报告

智慧职教icve

智慧职教icve

1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一、历史沿革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4年,已有56年的教学研究历史。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隶属于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业务归口北京市教委领导。 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35所“示范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联合批准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北京市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是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北京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现有学院教职工920人,专任教师710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7%,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4%。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约8700人,其中三年制高职生6300人,五年制高职生1600人,另有少量成人教育学生。

学院设有13个教学部,计算机工程系、软件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数字媒体与艺术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汽车系、财经管理系、外语系等9个教学部,同时设有通用能力发展中心,通用能力教学部、专业部、外语系在专业设置方面,目前开设了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30多门专业。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现有计算机约4400台,配备各类实训室和

实习现场160余家,教学仪器设备总额超过2亿元。 二、以建设国家骨干学校为契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学院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精神,认真落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二级教育部

建设的各项要求,精心策划和实施骨干学校建设各项工作,以骨干学校建设为主线全面开展学院各项工作。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内部考核聘任和办学机制,深入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拓展、校园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具体项目管理和服务水平。 通过本年度工作的开展,骨干学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学院“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1、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办学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体制近年来,学院以建设国家骨干学校为先导,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新途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打造具有我院鲜明特色的GPP (1)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在北京电控公司大力支持下,2011年,我院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以电控公司副总经理为理事长,北京市教委和财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电控公司旗下8家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我院主要领导为理事,校企合作、各

(二)校企合作、体制创新向纵深发展。 2011年,学院积极推进教学类层面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13个教学类(部)根据声音专业特点和服务面,聘请行业知名企业负责人担任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采用联席系主任制度,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联席系主任,学院系主任在企业挂职、 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立操作层面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把校企合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针对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三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的特点,2011年学院成立了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三个相应的技术应用研究所,由校企双方技术骨干共同组成技术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团队,同时高层次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通过以上校企合作举措,改变了过去学校传统的封闭式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型办学新机制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积极推动专业和课程建设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3

的办学方针,引领国家骨干学校建设,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专项调研,了解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深入进行职业分析,2011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成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的传统优势是培养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在骨干学校建设期间,我院将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各主干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创新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专业依托北信软件园,构建了“基于项目实施”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院在校内建立了软件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北信软件园,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拥有近700个工作站。 学院采取招商策略,吸引IT企业进入软件园,与学院一起建设一些技术联合体,在实训基地引入IT企业流程监控和质量保证管理机制,完全按照企业运作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氛围和企业管理方式“基于项目实施”的软件类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以项目为主线,引导课程教学,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电子通信类课程实施“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教学,在典型产品加工制造任务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加工、制作、测试、分析、设计、检验过程中,按照典型产品加工制造的工艺流程,组织教学过程,实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进行课程开发,找到覆盖课程目标、适合学生学习的一个或多个典型产品,需要有以产品带教学所需的实训条件。在与北京兆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学院在机械设计与制造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构建了“设计在学校、加工在企业”的教学模式。兆维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设计、制造冷冲模和塑料注射,加工中小型精密塑料模具制造、数控模具制造、塑料成形加工、机械零件加工、热处理加工等,产品领域广,学院与兆维科技深度合作,企业的研发中心放在学校、学校将机械制造装备放在企业,形成了“设计在学校、加工在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探索构建“厂校衔接”的教学运行模式,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成果4

经过企业的检验,并在企业加工测试,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实现了校企共同育人、共同评价。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被引入了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从 2009 年开始,学院大力实施百门核心课建设工程,涌现出 JAVA 软件开发技术、复杂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II 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优质核心课程,2011 年,我院以 TC 课程试点改革为引领,继续推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批准 TC 试点 40 门课程,涉及 48 个班级、92 名教师。在 2011 年底学院开展的 TC 改革试点课程验收和评比活动中, 27 门课程获得“TC 试点优秀课程”称号。(3)教材建设

2011 年,我院推进教材建设,作为第一作者出版教材共 57 本,其中参考书1 本、高职教材 23 本、培训教材 22 本、通用教材 3 本、五年制用中职教材 2 本、中职教材 4 本、中职教材配套用书 1 本,国家规划教材 5 本,在北京市精品教材评选中我院史宝会主编的《实用网络操作系统》、张晓蕾主编的《J2ME 手机游戏设计案例教程》、贾跃主编的《程控交换设备运行与维护》、毛瑞丽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获得 2011 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4)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随着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院作为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点院校,承担了数字展示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分级制项目的研究工作,2011年,经北京市教委及有关专家的论证,我院数字展示专业、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验项目被正式批准立项。

(5)通用平台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2011 年,学院继续完善《通用平台素质教育方案》,强化在课程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基本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测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学院编制了《学生基本能力与职业素质测评实施方案》,建立了 14 项能力化的学生基本能力和职业素质测评点,通过这些测评点落实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科学思维、沟通技能、身心健康、职业素养等“六个维度”的通用能力素质测评。各教学系从专业全局高度规划和设计每门课程覆盖的通用能力素质测评点,每门核心技术课程覆盖 5 个测评点,其他课程覆盖 3 个测评点,整个课程体系实现了对 14 个测评点5的基本均衡覆盖,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测评贯穿在日常教学之中。三、校企深度融合,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多年来,学院以资产为纽带,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中企”、“企中校”、“校企对接”等多种模式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先后建成了“北信软件园”、“北信数字传媒中心”等一批具有生产和教学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011 年,学院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学院继续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建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实训基地等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环境。(1)2011 年,学院在校内建成 1200 ㎡,具有 179 个工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承接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项目,覆盖网络运维、软件开发、信息情报采集处理、企业信息管理、企业远程信息服务等业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

(2)2011 年,学院在校内建成了具有 125 个工位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与淘宝网合作,开展商务信息收集与分析、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网站广告策划、网站推广、电子商务运维、网站编辑与维护、后台数据管理等相关实训任务。(3)2011 年,学院建成北信商务中心,包括学生超市、网上商店、物流中心、财务中心等环节,实现了学生超市真实运行,并接纳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税务专业的学生长期参加实践训练。(4)2011 年,学院建成 2000 ㎡的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基地,可以承担楼宇智能化工程、安防与消防系统、楼宇机电控制系统、楼宇通信系统和网络综合布线与工程实施等实训教学和生产性实训项目。

(5)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综合训练平台,是落实“职业能力发展四阶段”教育过程的重要保障。2011 年,学院除了依托电控公司建立的大批校外实训基地外,还与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等数十家企业签署协议,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

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

6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近年来,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打造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1)加强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2011 年学院选拔批准 21 名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和 52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同时,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青年教师培训”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

(2)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2011 年我院选派 59 名一线教师赴德国、新西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为我院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开展国际合作课程双语课程教学能力,能够承接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的教师和管理人员。(3)为进一步加强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2011 年,分批次派出近 60 名优秀青年教师奔赴北京诚安达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卫宇行雪佛兰 4S 店、中视奥博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为期 3 至 6 个月的多种形式的工程实践培训。(4)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使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009年以来,我院先后被北京市批准建设 3 个专业创新团队和 2 个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5)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的需要,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是弥补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2011 年,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从北京电控公司及大型企业聘请近200 名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承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五、、以科研为动力,促进学校办学内涵的提升_

2011 年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术论文、科研课题等在数量和7

质量上较 2010 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 年,我院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发表(获奖)论文 316 篇。其中:在内部期刊发表 88 篇,在正式期刊发表 155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 23 篇,在核心期刊增刊发表 10 篇,在论文集发表 10 篇;论文获得北京市级政府或学会一等奖 1 篇,二等奖 3 篇,三等奖 3 篇,获得国家级政府或学会一等奖 7 篇,二等奖 2 篇,优秀奖 3 篇。

完成非论文获奖成果 215 项。其中: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课题 1 项,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科研课题 5 项,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课题 2 项,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课题 1 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 7 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学生竞赛获奖 10 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学生竞赛获奖 2 项,中国商业联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学生竞赛获奖 4 项,北京市财经类师资培训基地单项竞赛获奖 2 项,北京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单项竞赛获奖 2 项,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竞赛获奖 1 项,第一人专利 2 项。2011 年,学院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与行业企业签订技术服务项目 9 个,签约经费 94.8 万元。

六、招生、就业与培训成效显著(一)招生工作

学院在招生过程中,严格遵照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推进阳光工程制度化》的规定,按照“六公开”、“六不准”,“依法治招、规范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招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人。我院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采取与普通中学“手拉手”共建“生源基地”的活动,与 5 所中学建立了“手拉手”的合作关系,为学院完成招生任务打下了基础。2011 年,我院普通高职招生录取总数为 1686 人,其中自主招生录取 352 人;单考单招录取 323 人;高会统招录取 710 人,外省录取 301 人,共超计划录取36 人,圆满完成招生任务。

截止 2011 年 12 月底,我院 2012 届 2171 名高职毕业生,就业上岗达到 82%。不仅确保完成了学院提出的就业率、签约率指标任务,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我院8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工作质量。

2012 届外埠生源共 43 人已经全部落实:准备专升本 19 人,已就业 22 人,剩余 2 人准备回原籍就业。

在面对招生生源逐年减少,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依据学院提出的“招生旺、就业畅、教学工作是保障”的工作方针,学院未雨绸缪,招生、就业部门分别撰写了工作分析报告,并组织召开了由教学系部、招生就业等部门参加的招生、就业工作专题分析交流研讨会。通过分析研讨,使教学系部更近一步明确了学生的教育培养方向,为学院的专业设置、教育方法起到引导作用。(二)就业工作

2011 年,我院有 2174 名应届高职毕业生,746 名中职生。高职毕业生中有88 人是五年制毕业生、190 人是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毕业生,且全部为北京生源。毕业生数量达到我院历史最高水平,我院的就业工作经历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年来,全院各级就业干部及工作人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方法,坚持走有信息学院特色的就业之路。我院作为北京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层次方面下工夫, 2011 届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保持了高水平,就业率达到 99.26 %、签约率达到 95.72%,不仅使学院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同时也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 年 10 月,经严格审查对比,北京市教委向教育部推荐我院为全国 2011年 50 家高校就业总结宣传单位。(三)培训工作

1、工信部电子行业第一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

本学期根据工信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工作部署,编制完成了 001 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工作体系文件,并通过了工信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审批,已于 2011 年 9 月份试运行。2、继续完成国家题库建设工作

截止到 2011 年 10 月,基本完成了所承接的网络调试员(有线广播电视、计算机)、计算机调试员两个工种、三个题库的建设任务。电控企业进行了 552 人次的鉴定工作,完成了 28 个考评员的工作。配合电9

控技师工作站完成了生产管理班组长培训班 120 人的鉴定相关工作,使学员通过鉴定取得了“生产组织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为电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努力和贡献。3、电控技师工作站工作

本学期技师工作站增加了机电技术工作室的低压电工培训项目,同时又揭牌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工作室”,该工作室提供了软件测试、智能楼宇、网络管理、多媒体制作四个新的培训项目。11 月 18 日举行了“电控技师工作站生产管理班组长培训班结业仪式暨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室接牌仪式”。178 名取得“生产组织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技师工作站的学期工作计划,技师工作站在 10 月底开始进行针对电控企业的招生宣传工作。

大专有哪些专业

大专有哪些专业

4、北京电子信息类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工作

按市教委要求,圆满完成基地 2011 年来自 9 所职业学校的 19 名骨干专业教师赴德国学习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了寒暑假前后 5 个专业团队组织的专业教师高新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培训;配合市教委及教科院完成了 IHK 项目的德国专家培训和召开全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启动大会;完成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启动大会的筹备组织工作,我院被评为“十一五”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先进集体,史宝会、张晓蕾、朱宏、马颖等 4 位教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年共开展活动 84 次,培训教师 4300 人次。七、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稳步推进 ISO9000 质量管理,使学院各项管理上水平为了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课程要求,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和水平,几年来,学院借鉴 ISO9000 质量管理的成熟框架,10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从内涵建设入手,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工作运行流程,明确工作任务和质量标准,全面推进质量管理。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规范了管理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了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课程教学要求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考核制度

围绕“为社会提供全面优质教育服务” 的理念, 为了坚持价值导向,完善竞争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队伍科学发展,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绩效管理考核长效机制。2011 年,我院围绕国家骨干校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考核办法》、《行政后勤部门综合考核办法》、《教学系(部)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考核文件,2011 年下半年,学院依照出台的各项管理考核文件扎实开展了质量管理内部审核、行政后勤部门工作满意度测评、行政后勤部门综合考核、教学系(部)综合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考核等一系列考核工作,为两年一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全面督导检查,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有序

(1)全面落实日常教学巡查、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召开专题学生、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学开展情况,督促教师落实教学基本规范,保障稳定的教学秩序。(2)大力开展听课工作。从 2008 年开始,学院组织校外兼职督导专家和校内专职督导员进行听课,听课范围实现了每学期任课教师全覆盖。全面听课制度的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3)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近年来,我院坚持开展“三风”检查工作,持续进行教风、学风、工作作风联合检查工作,对树立良好教风、逐步扭转学风发挥了促进作用。(4)利用网络手段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网上测评工作,实现了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网络测评的目标,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简化了数据处理的难度。11八、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彰显学生管理特色

我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及北京市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和要求,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研究学生教育管理的规律,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突出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得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持续进行制度建设,工作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

认真贯彻执行学院新《质量管理手册》、《控制程序和工作规程》等质量管理文件,不断健全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系学生常规教育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标准体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案》、《军训工作规程》、《学生保险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工作规程及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我院学生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2、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按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抓住各自重点,积极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学院按照 1:200 的比例配备了 32 名辅导员,并把辅导员岗位细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就业指导三类岗位。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三类辅导员岗位类型,持续开展了跨校区业务学习活动,使我院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1)开展了以增强责任意识为建设重点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学院通过加强和规范对班主任的考核及班级考核工作,以量化、公开的考核结果促进班主任责任意识的提高。同时,学院还配合新一轮工资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班主任津贴增长和激励机制,不搞平均分配,重点激励那些优秀和努力工作的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工作,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班主任的创造力。(2)进一步贯彻落实《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案》,各教学系严格贯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案》的要求,为学生干部学习和交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学生12干部队伍建设又有新的成绩。学院还把组织优秀学生赴外访问交流活动当做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发挥其导向性作用。近两年来,学院共选派了 95 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交流学习,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干部在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3、结合实际,把握重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上级的相关精神、要求以及学院的安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紧密围绕北京市示范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结合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把握我院学生工作的重点,探索既富有时代气息又行之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面,注重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过程和取得的实际效果的评价。学院努力追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实效有机统一了起来。

(2)积极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从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的角度,设计了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学院学生实际出发编写并出版了《高职生活导航》等,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规范了学院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面科研立项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通过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如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学生管理干部的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以科研促管理,以管理助科研的良性循环局面。4、大力协同,顺利实现体育节和科技艺术节的相关素质教育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学院形成了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自己特色的隔年举办“体育节”和“科技艺术节”的活动育人机制。实践证明,适时举办体育节和科技艺术节,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开展丰富的体育、科技艺术活动是培养我院师生良好运动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和科技艺术品质的有效方式,是培13

育师生团结互助、顽强拼搏、不断超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渠道,是增进友谊、凝聚力量、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011 年,我院成功召开了第四届体育节,丰富多彩的各项赛事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运动热情,使体育节成为培养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而有效的载体之一。本次体育节共有近3000名学生参加了近30个竞技项目的角逐,有 6 人次打破学院田径纪录。充分展示了同学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北信学子的风貌。在取得丰硕的运动成果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得第四节体育节运动成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5、学生社团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社团整体活动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多年来,我院坚持以“抓精品,促整体”的工作思路开展社团工作,成立社团 70 个,重点扶持精品社团 8 个,2011 年,社团共开展活动约为 1400 余次,举办 6 次专场演出、5 次参加学院大型活动表演、10 余次走进兄弟院校和周边社区互动,5 个艺术类社团参加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戏剧节、合唱节、社团文化节等艺术展演,获得佳绩。学生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九、国际交流工作

多年来,我院依托地处北京的地缘优势,充分发挥国际合作交流的窗口作用,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等国家和地区常年保持互访和交流,与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长期开展 BTEC ND 项目、HND 项目、CPIT的合作项目,成效显著。1、2011 年,我院完成了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工程系两个专业 HND 项目的第一次计划内招生工作,保证了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2、为了拓展留学生招生渠道,2011 年,学院首次组团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赴越南和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招生说明会和教育展。14

3、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作为开展合作的起点,建国科技大学决定为我院两名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他们到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免学费学习一年,同时也同意我院选拔其他成绩优秀的学生赴台交流。4、2011 年,学院分别组织了近 50 名干部教师分别赴美国、德国、法国、新加波、英国等学习培训。使干部教师学习了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为促进学院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2011 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已经派遣了 4 批,共计 160 人次的研习生来我院开展研习和交流活动,借机学习中国文化,开展学生交流活动,两校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院的留学生招生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此同时,我院派出 2 批共 48 名学生到南洋理工学院开展研习和交流活动。 十、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2011 年学院组织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 46 个项奖。以下是部分获奖情况。1、计算机工程系学生参加的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比赛获得一等奖。

2、通用能力教学部组织参加的由教育部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二等奖。

3、电子工程系学生参加了的由教育部主办的 201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竞赛获得三等奖。4、软件工程系学生参加的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 2010 年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获得一等奖。

5、信息工程系组织学生参加的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 6 委局联合举办的第 14 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操作员竞赛信息工程系学生获得高级技术能手。6、数字媒体与艺术系组织学生参加的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 7 委局联合举办的第 15 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媒体作品制作员竞赛获得技术能手称号。7、计算机工程系组织学生参加的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 8 委局联15

合举办的第 16 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智能楼宇管理师竞赛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