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对技校教育改革的思考

职教云网页版

职教云网页版

对技校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技工学校是我国建国以来发展较快的职业学校是为第二产业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最主要基地在我国教育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教育的快速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工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一)办学主体变化。 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再加上政府、行业部门的调整,技工学校的办学主体发生了变化。(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铁路、邮电、石油、石化、冶金等主要吸纳劳动力行业吸纳能力急剧下降,企业使用标准进一步改变,由单一技能向复合型转变。(三)由于城镇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变化,技工学校招生面临较大困难,特别是艰苦肮脏、危险的专业。(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三类中等学校(技校、中专、职高)的激烈竞争。 技工学校曾经固有的“阵地”受到其他类型学校的冲击。(五)技工学校教育基本因循守旧。 一些技工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引入了德国双轨制、加拿大CBE或国际劳工组织推广的MES,但技工学校的整体教学思路没有得到根本性调整,原有优势正在丧失,新特色尚未形成。(六)应试教育单纯技能鉴定的苗头逐渐显现,忽视了国家经济建设面向21世纪培养综合职业素质技术工人的根本目标。(七)部分学校存在招生数量追求、教学质量忽视、效益过快、管理滞后等问题。 教师整体水平低、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一体化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设备落后,教研跟不上等问题依然存在。(八)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模式、方法和内容、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管理体制等还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现代化经济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二、技工学校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技工学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范畴,属于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 因此,技工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培养教育,是个人从未成年人向成人过渡时期的教育。 这个阶段对每个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深刻的影响。 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应以“职业”为核心,以职业为中心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从广义上讲,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是统一与联动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指导思想、指挥、纲。 教育改革是手段,是措施,必须按素质教育行动。 从狭义上讲,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和完成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本身。 因此,不应将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对立起来,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三.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一)确定技工学校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实际上是根据技工学校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的所以总体思路既要具有适用性,也要具有前瞻性。 针对技工学校当前发展状况和承担的任务,技工学校教育改革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企业发展和工人就业服务思想,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更新观念,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专业领域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要。

(二)技工学校自身的“定位”。 几十年来,技工学校的毕业就业率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许多技工学校本身就是企业的办学,培养的目标与企业的需要直接一致。 二是由于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管理,技工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非常紧密(尽管当时没有出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现在使用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用人单位主体趋于多样化(由单一国有企业向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转变; 由单一第二产业向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转变; 二是对培养目标社会提出多种要求(由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型转变,由单一中级技术工人向初、中、高层次人才转变); 三是教学方式灵活,从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不学历并重、长短班并重、就业前和在职培训并重多种形式发展。 技工学校实际上只把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不再仅仅是以相当于高中毕业证书为唯一标志的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办

招生办

只有确定好技工学校的“位置”,才能使教育改革有明确的方向。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技工学校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 与研修中心不同,可以“多种经营”,但必须以“一业为中心”。(三)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出现了两种可喜的现象。 一是引进了德国双轨制、加拿大CBE和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MES等多种国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模式。 这些模式对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起到了促进改革的作用,使我国职业教育界接触到了所谓“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这些教育模式的引入,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随着我国职业分类体系的建立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完善和健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逐渐接近职业分类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意味着育人标准正在积极接近用人标准,学与用在市场作用上逐渐趋于一致。但也要注意的是,各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而设计的,因为按照现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教学的设计,往往会突出“工种”的特点(目前的职业技能标准是以过去工种为基础的劳动者技术等级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使用标准由过去的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转变,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转向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技能型的转换需要做很多工作。 首先要掌握企业需要什么复合型人才,然后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设置专家、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整理教材、配备教师、完善实习实验设备等。 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并不是说不学习国外的教育模式就不能以国家的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而是要以先进的教育模式为基础,使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的需要,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四)素质教育。 前面已经谈到了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实际上狭义的素质教育就是教育改革本身。 技工学校目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质量效益等亟待解决的单技能、轻复合技能重技能鉴定、轻综合素质考核; 动手能力、轻微的社会交际能力等。

这些问题毕竟是技工学校整体办学指导思想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必须以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对技工学校的管理、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分析和研究,按照面向21世纪,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技术工人的目标,设计技工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环节,然后逐步进行改革。

(五)技工学校教育要兼顾就业和发展两个方面。 技工学校教育仍然属于中等教育范顺域,其根本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的现实就业准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既要让学生完成职业能力的初步教育,也要让他们接受未来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的文化科学和现代价值观的基础教育。 我们不能培养青年和成人从事特定的终身不渝的职业,而要培养他们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尽可能多的流动,永远激发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的愿望。四是技工学校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基础

劳动者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新一代的劳动者必须有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自己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因此,技工学校在教学中不断改革现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和科技发展的潜在需要,科学确定种类课程结构和各类课程比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能, 必须具备继续教育和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使工人的整体智能水平始终与科技发展水平相匹配。 这是科技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后,对工人的基本要求。 因此技工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尽量提高他们的普通教育水平大多数学校和专业文化课都要保持高中标准。 这些课程的作用有三个。 一是为学生专业奠定坚实的文化科学基础,提高专业学习质量和效率。 因为良好的高中文化基础是学习现代技术知识和能力所必需的。 二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为调动和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好知识储备,良好的高中文化知识基础,也是形成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的基本条件。 三是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美的价格奠定知识基础。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仅有中学文化程度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也难以培养学生强烈的自学意识和能力。 对于这部分课程内容,国家应当明确规定为技工学校的必修课,并将其作为技校学历教育合格的量化标准。 这关系到全民素质和国家未来发展,不能随便处置。五、技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初步职业能力培训从能力结构分析,职业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质量

因此,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状况,通过向现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别化过渡,将相关一般能力进行特殊的发展和整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综合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的分科教育和职业活动的综合训练,形成入门能力,并在实际的职业岗位中反复实践。 因为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包括理论技术和经验技术两个方面,“经验”包括“真实感受”和“时间”两个要素,这些只能在学校初步接触。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不同,前者主要指某种个别操作能力。 钳工、汽车、汽车驾驶等技术力量。 这些技术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但衡量其技术合格的主要指标是操作熟练程度。 培养这类人才,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任务。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合格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毕业合格标准应当是具备本专业入门的职业能力。 在现代,这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必须与高中文化水平相当。 我认为,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上,降低了技工教育水平。六、采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不是教学模式,而是课程结构。 它来源于我国中等专业课程的结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这一课程结构在保存高文化起点和浓厚专业理论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它之所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是因为它能很好地反映市场需求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近期就业的要求。 这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新形势下的自我完善,在现有专业设置、师资、设备等物质条件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实施,对现有条件的冲击较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有利于学校规模建设和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广阔的基础是文化课应该坚持“高中”标准,必须注意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能力的核心。 活模块必须是本专业基础的专属,与基础密切相关,是本专业基础的延伸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从而形成特定的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专家、完整的人。 该课程结构不仅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兼顾终身发展和当前就业两个方面,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技工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广阔的基础,活的模块”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如何进行科学的概括。 目前的摘要只包括智力课程,不包括非智力因素、学生如何做人等,缺乏科学严密性。 “宽基础、活模块”的出发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提升,是培养现代精神、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为此,全面的提法必须是“宽基础、活模块、人为本”,这样才能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七、在教育改革中,技工学校要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兼收并蓄技工学校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风雨飘摇,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充分体现了其不可替代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特色再次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企业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 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继续坚持和继续发扬自己的特色。一是要始终坚持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培训就业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强校内外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和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始终以用人市场为目标。

二是强调技能训练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学校之间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之间树立明确的职业观。三是走产教结合的道路。 产教结合体现在教学上是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一体化,在学业上体现在教学管理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四是在专业设置上以第二产业为中心兼顾第三产业。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技工学校已经建立了为第二产业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强有力的专业体系,探索了一系列的教学规律。 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技工学校也已经设置了相当数量的第三产业专业。 这种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相辅相成的格局,使技工学校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有相当稳定的份额。五是灵活的办学机制。 经过近几十年的改革,技工学校的办学机制越来越灵活,特别是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和集团化考试的出现,给技工学校的办学增添了活力。 每年招生一次改为多次招生单一学历教育改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单一职前教育向职前教育过渡和职后教育相结合等。 灵活的办学机制使学校更加贴近市场,越来越发挥学校规模的效益。八、政府应对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分类指导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总方向是使技工学校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但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技工学校外部环境的方方面面,不能简单“一刀切”。 要把教育改革的主动权交给学校,让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设计改革方案,自己制定改革计划。 各级政府劳动部门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将指导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专人协助搞好学校改革,并根据不同类型技校的特点分类指导。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