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

icve智慧职教首页

icve智慧职教首页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经方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火丹”、“火带疮”、“缠腰火丹”等范畴。 古籍记载较多,本病因多为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所致。 如《医宗金鉴》 :“此证俗称蛇串疮,有干湿之分,燥者……属关键二经风火,宜治龙胆泻肝汤; 湿者……脾肺二经湿热,治疗宜除湿胃苓汤。 若出现腰肋,属肝火妄动,宜柴胡清肝汤治疗。 ’目前,临床辨证也多遵循这一观点。 作者在多年的临床中,研究了《伤寒论》,遵循六经辨证规律,将经方运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作者认为尚未超出六经规范围。 大致说来,病之初,如遇寒热,常入太阳、少阳或呈三阳病,麻黄、桂枝、柴胡剂诸主之; 也有太阳病困惑,转为阳明者,热自湿化,湿热一致,以茵陈蒿汤为主; 或下焦蓄血、瘀热互结、腹部疼痛少、大便困难者,可用桃核承气汤攻,或艾蒿汤合桃核承气汤,与湿热瘀结同攻; 虚人常表现太阴证候,如脾虚便溏,可用理中类; 阳虚肢凉,少阴,必四逆汤救之; 或厥阴血寒,用当归四逆汤,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告诉同道。一、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胡某,女,50岁,2005年7月12日初诊。 因发热、右腰腹部水疱伴疼痛1天就诊。 发热,体温38.2,伴头痛、颈背疼痛。 右腰腹上起了带状水泡,疼痛剧烈。 头出汗,闭着嘴,恶心,有点咽喉痛,胃减少,两个就行了。 淡红色稍暗,苔原又薄又黏,脉脉细浮。 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控制尚可。 这太阳中风了,应该先出汗解开。 两者并科。 桂枝加葛根汤解表。 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甘草炙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 当晚,他指示用水烤暖和的衣服,候车室里出了点汗。 (待楼红花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调味)全栢楼30g、红花7g、白芍30g、甘草10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 第二天上午叫他用水煎服。 外用地金牛酊调整新痈外皮。 患者当晚7时许吃药,10时体温降至37.3,顺利入睡。 第二天,寒战、头痛、颈背疼痛、恶心等诸症状均消失,精神好转,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少。 继第2剂剂量后,给予白芍60g、甘草15g、栝楼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没有复诊。 10月份患者带着女性来看痤疮,听说此事,诉之前已尽药治愈,未复诊。(带状疱疹开始时,若伴有寒热,常出现太阳症状。 在邪表者,先解表,表解方可入清(攻),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青龙汤等均有机会应用于适应证; 有些人因太阳病未解,迁往少阳,有些人则出现三阳病,小柴胡汤是对的。 该患者一开始就有发热、发冷、出汗、头痛、项背剧痛、不适感。 《伤寒论》第14条规定:“太阳病,项背数强,有反汗、恶风者,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 ”所以在桂枝中加入一剂葛根汤解表,解表清热止痛。二.芍药甘草汤方证

黄某,男,47岁。 2006年8月24日初诊。 发病5天后,从右臀部到大腿外侧,出现了巨大的带状水泡,疼痛剧烈。 外院给予西药抗病毒、止痛等治疗,无明显改善。 口苦而止,二便即可,舌暗,苔中白,脉细而细。

迎新晚会主题

迎新晚会主题

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栢楼60g、红花10g、甘草20g、白芍60g、全虫7g、蜈蚣2只、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2剂。 用紫金锭醋外用,用甘马醋剂(此作者处方,炙甘草3g,制马钱子3g,白醋50ml浸泡,2小时后沾液涂痛处)涂上。 两剂后疼痛减轻,水疱逐渐干涸。 前方加牛膝30g,全虫9g。 再服2剂,如疼痛消失,守护3剂治愈。

(010 ) 30 ) 10第29条规定:“伤寒脉浮……腿缩……足温者厥之,更芍药甘草汤与之相合,其足长。 ”芍药甘草汤治疗脚痉腹痉痛,因其功效如音,又名“除杖汤”,药尽可弃杖而行,盛赞其功。 瓜红草方(栢楼、红花、甘草)是治疗黄古潭)胁痛方(见《伤寒论》胁痛条下)。 临床上常兼治酸甘缓急、润燥散结、活血止痛、带状疱疹神经痛,见效快。 临床使用此方,应根据症状加减。 如本病湿气重,苍术、茯苓缺一不可,常加; 再加入板蓝根; 湿热者加入茵陈或茵陈蒿汤; 寒湿者加藿香正气散,或以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亦宜; 阳虚寒者加附子、干姜; 阴虚热者通煎; 头痛加白芷、川芎、蔓荆子; 上肢疼痛加姜黄; 下肢痛加牛膝; 虫子、蜈蚣等痛得厉害。 另外,在事件中,京一直取得了镇痛的成功。 古人说:“主胸胁痛如刀刺”,《医旨绪余》说:“用伤寒扎胸胁,痛如刀刺。 (桔梗)辛散后扬起头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昏厥。 诸证自退。 ”桔梗性味辛、苦,具有散邪解毒通利之功,可见邪结胸胁之痛均可见效。 余常在带状疱疹辨证方药中,加桔梗一味,确实有效检验。三.四逆汤方证李某,女,49岁,初诊2006年8月14日。 40天前左腰腹部出现红斑疹、水疱,无疼痛出现。 外院诊断:带状疱疹。 经中西药治疗后,皮疹消失。 但20天前原皮疹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 外院给予镇痛、神经营养等西药无效。 目前疼痛严重,平时容易疲劳,怕冷,出汗,身体发胖,胃收纳不佳,二便还可以。 淡红,淡苔,细脉。 予四逆汤合栢楼红花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加减:全栢楼40g、红花10g、白芍6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15g、桔梗20g、全虫6g、蜈蚣2根、炙甘草10g、3剂。 外用糖醋制剂。 两次就诊时疼痛已减轻很多,且畏寒、疲劳诸症均好转,增加接受,继续向前服用7剂,疼痛消失,治愈。

(带状疱疹多为肝经湿热或肝经火毒所致,多用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肝汤诸方,治清泄肝经湿热、郁火。 但经作者临床观察,该病实证、热证者较多,但虚证、寒证者甚为罕见。 带状疱疹常发生在年老体弱的患者,或因过度劳累、感冒导致身体虚弱,或常用药物抑制免疫力时。 邪气总是由虚入,所以《本草经疏》云:“正气存内,邪不能做; 邪气聚集,该气必虚。 ”这一也; 其次,人的身体老少皆有强弱之分,为数不多属强者,虽一时虚而感邪,但身不虚,邪实体化、热化,龙胆潟肝汤、柴胡清肝汤自当之无愧; 老弱的人,身体不能奋发抗邪,就会出现虚证、寒证。 以寒抵寒,必征伐正气,周折虐待。 作者临床经验,阳虚阴盛,必用附子或四逆汤助阳破阴,散寒止痛,可收到良效。

职中

职中

中医一贯强调“有是证用是药”,患者平时有体胖体弱、畏寒、出汗、疲劳、舌润、脉细、阳虚阴盛的形象。 而初病不痛,二十天后疼痛再次出现,正是少阴元阳穷,无力,甩不掉余邪。 故方中加附子,取四逆汤之意,复其气,散其阴寒,可解痛,取得良好疗效。 四逆汤怎么用? 前贤郑钦安、吴佩衡、范中林等均有丰富的辨证运用经验。 经作者酌定,除典型四逆汤证外,还可出现以下症状,如表情倦怠、畏寒、出汗手脚冰凉、口渴不愿喝、大便不畅、腹无苦、夜尿多、舌淡、脉弱四.当归四逆汤方证马某,女,45岁。 2004年12月2日初诊,右下肢起水泡半个月疼痛。 曾先后采用板蓝根、苡仁等清热利湿中药和西药抗病毒、止痛等治疗,水疱结痂,但疼痛未缓解。 平时怕冷,手脚冰凉,没有汗水,精神饱满。 吃了前药后,食欲不振,症状恶化的话,两便就可以了。 舌头又薄又暗,苔原又薄,脉搏下沉得很细,需要从头再来。 当归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加减:麻黄8g、熟附子20g、细辛3g、当归12g、桂枝10g、干姜9g、牛膝9g、大枣40g、2剂。 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畏寒、纳差诸症均好转。 守方再服5剂,疼痛完全消失。 患者非常高兴,不仅能治愈带状疱疹,而且能治愈常年怕冷、手脚冰凉的患者。(010 ) 3010第351条规定:“手足寒战,脉细而破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由于患者长期手脚冰凉、脉细微,实为厥阴血虚寒厥之证。 若前医不诊,恪守清热解毒、利湿之法,过度寒凉,不仅达不到效果,而且伤脾胃,导致食纳恶化。 今取当归四逆汤温通血脉,散寒止痛。 配四逆汤助阳温里,麻黄、细辛并用而窜,开少阴表,使邪有去路,故几剂有效。五.柴胡桂枝汤方证

吴某,女,54岁。 2006年7月10日初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已1年半。 多家医院寻求治疗,但未见明显改善。 现左胸胁、左肩背部疼痛,左上肢疼痛,麻木、不适,不能说话,纳可,夜卧可,舌微红,苔薄,脉细沉。 煎加减一次,3剂,无变化。 二诊改为傅青主治肩痛化方裁:当归30g、白芍60g、柴胡10g、茯苓10g、秦艽7g、羌活7g、陈皮5g、法夏10g、熟附子5g、白芥子6g、桃仁10g、红花10g、蜈蚣2 左胸、腋下、背部疼痛,有时胀气、刺痛、流窜。 之后,更改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党参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元胡30g、五灵脂15g、川楝子5g、生姜3片。 两剂。 服用后疼痛大幅减少,遵守处方加减7剂。 1个月后因过敏性皮炎就诊,发现前期已治愈。根据(010 ) 30 ) 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吐,心下枝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这位是发表和里兼施剂,是治太、少两感的虚证。 用于杂病,有补脾胃、表里、通三焦、升津液、阴阳之功效。 又《内经》附方(二)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治心腹中风之痛者。 ”《伤寒论》也说:“又治疝,治腰腹拘急,痛到胸胁。 ”。 可见柴胡桂枝汤治疗手足无措、心腹胸胁诸痛,在于和解少阳枢机主教之能。 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结,气血多,情志不快,胸背部疼痛,胀气,逃窜。 因兼有本方舒肝、调气、血脉,故有功效。 我也看两条与评论相关的评论吧王沥(2006-11-271:07:25 ) )。2004年7月24日

舌薄胖边有齿痕,内有纵裂,苔白而厚

沈细脉左侧阴囊处出现带状水泡,疼痛剧烈。 因臀部皮肤起水泡,奇痒,开始用龙胆泻肝两次,但无效。 第三日用麻黄9克杏仁9克苡仁9克甘草6克茵陈6克左侧阴囊疼痛减轻,臀部皮肤起水泡,瘙痒无效三条臀部皮肤出现水泡,瘙痒消失,左侧阴囊丧失处疼痛减轻,可选用医宗金鉴中胃苓除湿汤2瓶,支付一次后,左侧阴囊处疼痛消失,出现水泡,结痂3天脱落但体质依然对下一个事件治愈,但我认为是错的。

应大量使用肉汤四逆类谋求长治久安[ lasteditedbywanglion 2006/11/28at 1:22 ]长臂猿(2006-12-07 21:15:52 )。从事皮肤科10多年,开始觉得教科书上的话都很实用。 通过几年的临床观察,皮肤病的治疗、教科书的讲述并不都是有用的,从去年开始学习经方。 将临床经方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哥哥的文章读完。 真是个奇怪的故事,能产生很大的共鸣。 我有很好的经验,请多多发表。 显示所有评论我也说几句吧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