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

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山东“金蓝领”(机修钳工) )。毕业论文目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名称: xx指导老师:

二九年九月六日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1前言

汽车转向系统根据转向的能量可以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

机械转向系统是通过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转向力实现车轮转向的动力转向系统,在驾驶员的控制下,通过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的驱动力实现车轮转向。 因此动力转向系统也称为转向动力放大装置。

动力转向系统以其转向操作灵活、重量轻,在汽车设计时具有更大的转向结构形式选择灵活性,能吸收路面对前轮的冲击等优点,在各国汽车制造中被普遍采用。 但是,固定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在为了在停车和低速行驶中降低转动方向盘的力而设计的动力转向系统中,汽车高速行驶时转动方向盘的力太小,导致高速行驶的汽车的相反,如果设计固定放大倍数的动力转向系统是为了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转向力,那么汽车停车或低速行驶时转动方向盘是非常费力的。电控技术在汽车动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使汽车的驾驶性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 电控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在低速行驶时使转向变得轻便灵活; 汽车在中高速区域转弯时,确保最佳的功率放大倍率和稳定的转弯手感,提高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electroniccontrolpowersteering )按动力源分为液压电控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电控助力转向系统。

液压式EPS是在现有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增加了控制液体流量的电磁阀、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等而成的,电子控制单元基于检测到的车速信号控制电磁阀,使其能够连续调整转向动力的倍率,实现高精度、高精度的转向电动EPS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源,电控单元根据转向参数和车速等信号控制电动机转矩的大小和方向。 电动机扭矩通过电磁离合器经减速机构减速,扭矩增加后加入汽车转向机构,获得工况所需的转向力。由于影响汽车转向性能的因素很多,找出故障的正确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测试和维修,必须采用正确的诊断方法。 结合几个典型案例说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2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2.1转向较重或辅助不足

现象:方向盘操作时感觉重型转向辅助不足或方向盘转不动。

原因:油泵皮带松动; 油箱油面较低,转向柱与转向柱不匹配; 各连接部松动; 轮胎充气不当; 流量控制阀卡死; 油泵排油压力不足; 油泵内泄漏太大; 转向装置内的泄漏太大。诊断:按规定调整油泵皮带张力; 加油至规定油面高度,油面过低时,检查所有管路和接头,拧紧松动的接头; 将转向机和转向柱对准,拧松紧固螺栓,正确组装; 进行以规定压力向轮胎充气的液压试验,或测试整个动力转向系统。转向沉重、助力不足的故障诊断框图如图1所示。

典型案例:上海桑塔纳2000型轿车,里程3400km。 这辆车在行驶中突然发动机前部发出“吱吱”的刺耳声音,同时方向盘感觉沉重,无法继续行驶。 起动发动机时,前部驱动皮带发出声音。 检查结果显示,转向油泵皮带轮的发夹(未旋转)。

职业教育培训

职业教育培训

拆下多楔带,用手转动转向油泵不发卡,但转动给皮带加负荷却不转,说明转向辅助系统的高压管路有堵塞。 拆下转向泵和转向装置之间的高压油管,用压缩空气吹一下,内部不通。 提高空气压力,最后从管道吹出两片半熔融的塑料异物。 更换该管路后,发动机正常工作,皮带不再鸣响,但试车时转向较重,似乎没有辅助力。 更换转向油泵后,上述故障完全消除,表明转向油泵损坏。2.2动力转向装置噪声现象:汽车行驶时动力转向装置发出噪音,转向操作困难。

原因:动力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松动; 动力转向油泵轴承损坏; 油泵油底壳、转子磨损或异物进入; 泵密封圈过度磨损; 油箱油存储量不足的液压油中混入空气,油管接头松动; 动力转向的动力缸组装错误或传动部件的啮合间隙过大; 控制阀有故障。诊断:检查动力转向装置各部分。 油泵有声音时,一般原因是油箱油量不足、驱动带松弛、系统中混入空气、过滤器堵塞或安装错误。 其他部分有中击声而不是油泵声音时,可能是动力缸组装错误、控制阀故障、传动部件啮合间隙过大等原因,应及时排除。动力转向装置噪声的故障诊断框图如图2所示。2.3行走跑偏和左右转向力的差异

现象:汽车在直行行驶中颠簸,偏向一侧,驾驶员转向时会感觉左右转向力不同,可能差异较大。

原因:控制阀阀柱从中立位置脱落,阀柱与阀体嵌合不良; 动力转向液压油路油管损坏或管接头漏油; 某个动力缸混入空气; 油液变质、脏污或牌号错误; 控制阀孔堵塞; 溢流阀或单向阀动作不良。

诊断:检查液压油是否变质、脏污。 对于新车或大修后的车辆,如果加油的液压油编号错误,或者不严格执行磨合维修中的换油规定,油质会恶化,容易变脏。 对于旧车,原因可能是控制阀、溢流阀或单向阀的动作不良。 发动机停止时,如果转动方向盘,用手感判断控制阀是否自由打开有问题,请将其拆下进行检查。左右转向力不同,常见的是液压油问题。 检查结果液压油脏污或品种错误时,可按规定品种更换液压油,并按规定数量补给。行驶偏向和左右转向力差异的故障诊断框图如图3所示。2.4动力转向液产生乳状泡沫,液面低,压力低原因:转向液中有空气,或泵内泄漏导致液体损失。

诊断和排除:首先检查并解决有无漏油,排除系统内空气。 油面过低时,温度过低会导致空气进入转向系统。 如果油面高度正确,但泵出现泡沫,从车上拆下泵,分离储存罐和泵体,检查有无堵塞,壳体有无裂纹,如有堵塞或壳体破裂,更换壳体。典型情况:北京切诺基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效果不明显,且时有其事,时大时小。

高考招生网

高考招生网

将方向盘转至中立位置,使发动机怠速运转。 此时,如果液面高度低于发动机停止时,表示动力转向系统中混入了空气。检查系统是否漏油:汽车双前轮悬空,发动机怠速运转,方向盘从左极限向右极限连续转动数次(注意:在极限位置停留时间不应超过5s ),整个液压系统是否有漏油痕迹检查液压油量:使汽车两前轮悬空,启动发动机,使液压油温度达到正常工作温度(77)。 在发动机停止的状态下,向储存罐内补充液压油,使油面位于标尺上的“COLD”位置。 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左右转动方向盘直到油液中不存在气体(储存罐内无气泡或乳化现象)。 将方向盘转至中间位置,持续转动发动机2-3min,观察液压油是否有乳状泡沫。 如果有,因为没有排出空气,所以请继续排气。 停止发动机,重新评估液面高度,根据需要向标尺的“COLD”位置补充液压油。对汽车进行路试,在液压系统达到稳定工作温度后,再次检查液面高度。 此时,通常的液面必须到达标尺的“HOT”位置。 否则,需要继续添加液压油。2.5转向原因引起的输出压力低

原因:活塞环磨损; 动力缸严重磨损的控制阀之间油封漏油。

诊断和排除:从车上拆下方向盘,分解后检查活塞环和动力缸; 从车上拆下转向装置,分解后更换油封。2.6迅速向右或向左转动方向盘,转向力瞬间增大原因:泵内液面低油泵皮带打滑; 内漏量太大。

诊断和排除:根据需要添加液压油:调整皮带张力或更换皮带:采用压力试验的方法检查油泵压力。2.7发动机运转,特别是当场方向盘抖动和跳动原因:泵内液面较低的I油泵皮带松开手柄并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拉杆会碰到与发动机油底壳碰撞的油泵压力不足; 流量控制阀卡住。诊断和排除:必要时加注机油; 按规定调整皮带张力修改间隙挤压力试验方法检查油泵压力; 检查流量阀有无胶或破损,必要时更换。2.8转向油泵输出压力低

原因:泵内相互紧靠的平面磨损过度; 定子、转子、阀板有划痕; 叶片安装不当; 叶片卡在转子槽里死了。 定子或阀板破裂或断裂。诊断和排除:更换部件、清洗系统; 正确安装叶片; 清除毛刺、胶质、污渍:更换损坏的零件。2.9方向盘回切性差原因:轮胎充气不足; 各球销润滑不良; 转向装置输出端相互摩擦; 转向和转向柱不正确前轮位置不正确:转向齿轮机构卡死; 主销接头咬入:手柄与盖板摩擦; 转向柱轴承过紧或卡死的控制阀卡死或堵塞,回油软管扭曲或堵塞。诊断和排除:按规定气压给轮胎充气; 润滑各接头; 拧松紧固螺栓并再次正确安装,将转向装置和转向柱对准。 根据需要,进行轮胎的检查和调整。 将汽车前轮放在前轮定位检查架上,断开转向摇臂与摇臂轴的连接。 如果用手转动前轮,车轮不转,或者旋转需要很大的力,请检查转向系统的各接头是否堵塞。3结束语综上所述,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依赖于技术工人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必须通过一些专用仪器进行检测。 故障诊断框图的作用是方便地诊断和排除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故障。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其他机械零部件的维护以循环球式和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的维护方法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参考文献:[1]王常友,董爱杰.汽车转向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J] .北京汽车,2007,[03] .

[2]高翔、沈晓丰、夏长高、王若平。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09 .[3]系累哲,曹显利.用于大型工程机械的全液压转向系统[J] .工程机械与工程机械化,2006,[02] .[4]葛胜勇,章军杰.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J] .天津汽车,2005,(03 ) .[5]路长国,陆荣钧.国产轿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分析与改进[J] .液压与气动,2005,[03] .[6]高峰,刘亚辉,季学武,郭晓林.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初步匹配计算[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05 ) .[7]李瑞源.转向系统全集[J] .汽车实用技术,2005,04 .[8]邓纳夫传动DDS直驱电动转向系统上市[J] .中国食品工业,2006,02 .[9]左建令,吴浩.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 .上海汽车,2005,[01] .[10]张驰云,谢隽.现代汽车动力转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04] .- 6 -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