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质量年报资料---

资源库

资源库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数据分析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 2012年3月6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首次举办“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会”,全校干部、教师、机关和教育辅助人员参加分析会,院长吴光林亲自主持分析会。 会议开始在数据分析中寻找问题的核心和薄弱环节,合理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作。

在分析会上,招生就业处就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流程、薪酬水平、专业契合度、就业与协议一致性、就业与职业期望一致性、未就业原因、就业渠道、就业指导与就业、学生就业心理、就业实习与就业、就业成本、就业满意度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数据通过从宏观层面、两级学院之间、专业之间各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的数据分析,找出了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数据分析不留“情面”,所有人都面临着问题。 教务处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了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要点。 工业部从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学生上课情况、参加集体活动情况、学生管理人员为学生服务情况、学生考试成绩、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在对不同群体进行数据排序的基础上,指出了教育管理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大量调查所得数据真实可靠,叙述的事实都发生在大家身边,都是大家经历过的事件,但平时缺乏注意和思考,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以集体分析会的形式,用数据说话,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涉及的一切被指出的问题不仅调查准确、有说服力,而且减少改革阻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项目更容易。 吴光林院长在分析会上表示,学校今后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会作为开学后的两个常规会议之一,并安排其他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部门继续进行数据分析,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项目,特别是通过分析,认真清理发现的问题,切实在工作中改进和改进学院举办研讨会研究2012年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工作

制作时间: 2012/11/9 16:00:09来源:点击: 202

为全面梳理学院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状况,编制学院2012年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11月1日,学院在A0-B506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10月26-27日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学习培训会议精神,组织学院会议由刘映华院长主持,学院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教务处刘水国处长传达了省学习培训会议的精神。 杨巨广副院长带领与会者分析了教育部推荐的五所高等学校的年报体系和内容,重点指出了学院今年质量年报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要求与会者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倒排工期。 会议结束时,刘映华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层层认真学习、深入了解,提高对质量报告的认识。 二是高度重视,构建全员参与、质量报告的组织体系; 三是要以年报为契机,深入探索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人人关注学生成长增值,把以学生为中心、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发行制度三部曲

(2012-03-02 12:52:35 )质量年报)、2011年高校关键词和2012年任务。

2011年7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关于"985工程"高校公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要求落实《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纲要。 我部决定在“985工程”大学率先发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正如《新京报》 2011年10月2日发表的社论所述,这些报告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分析较少,报告类似于工作总结、成果展示。 凡是涉及招生质量的,往往片面强调生源参加各类竞赛数据的,都是参加行政评奖、评奖.质量报告要全面客观,包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于年报如何上报,应体现哪些内容,本刊于2011年10月旬刊【单击此处查看】关注高中教育质量年报的发布迈出了“第一步”。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要求“在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但高职有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本科; 中国大学在过去的12年里发展迅速,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都很难找到直接借鉴的先例。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中国高职正在探索“前无古人”的新路。 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探索“前所未闻”之路,需要政府把握全局,从政策高度进行引导。 各大学需要忠实地收集和分析数据,需要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年度之间比较数据。 有必要从这些比较中找出解决普遍问题的对策,并作为成功的办学经验加以推广。

满足这些需求的关键是建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出资者的政府和老百姓负责的(accountabletothegovernmentandtothepeople )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高等职业学校

高等职业学校

(见麦可思为合作大学准备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报告》 )。 另一个是“社会公示版”,报告向社会公布,回答政府、学生、家长的说明责任。 例如,部分中国高校去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具有这种“公示性”,虽然没有写中国版的问责报告,但其目的是写年度问责报告。 现有的“985大学”质量报告书很难参考2011年10月,北京大学等“985大学”相继发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关于报告书的评价,请参照2012年2月6日《暸望》新闻周刊记者周大平的文章《进一步提高大学质量年报的科学性》。 但是,这些报告没有回答每年政府投资有多少这一重要问题。 来自学生家庭的投资是多少? 生源的构成有什么变化? 学生对教学、科研、校园生活、后勤服务等满意度如何? 毕业生的就业结果怎么样? 对毕业生培养过程各环节的有效性评价如何?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如何? 大学对社区建设有何贡献? (注)同济大学的报告包括毕业生调查,但样本量和答题率不详。 )

更重要的是,“985大学”的报告不能为大学提供具体的参考。 这两种大学有本质的区别。 在生源看来,“985大学”强调“绞杀性”,暴露抢走的精英学生、高考冠军或竞赛获奖者。 高职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面向所有人的终身制学习”。 (《中国青年报》参见2012年2月13日刊登的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范唯的文章《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董捷说:“我们(高职院校)处于高等教育招生生源的基层。 “”来自西部各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和农民工家庭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的学生在高等学校中占很大比例,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最高。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这些学生实现“增值”,在原有相对薄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技术、能力和价值观。 要支持弱势家庭,实现子女代际向上流动,高校为实现教育公平所做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正如王伯庆博士常说的,“高等教育是中国最大的扶贫工程,是中国最大的社会和谐工程。 从“”培养结果来看,多数“985大学”毕业生考研或出国的比例较高。 例如,北京大学2010届毕业生中,44%升入研究生,30%留学,只有22%就业。 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毕业生成为大学教师和其他学术科研人才的后备军。 大学毕业生要突出就业,毕业就能上岗,实现学校到单位的无缝对接。 毕业生不再需要啃老族,政府也不再需要提供额外的就业服务,用人单位也可以减少招聘后的职前培训。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培养结果的重要指标集中体现了高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贡献。 高职质量“三部曲”新格局:

高校年度报告系统深入案例分析政策跟进

针对以上文章总结的差异,高校质量年报必须使用与“985高校”报告不同的数据源、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整合学校、用人单位、第三方研究机构等多方提供的信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结果为导向,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公平化、高校质量年报从各校(特别是示范/骨干学校)提交的年度质量报告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可以选定案例进行深入调查。 评选标准具有该校面临的办学困难的普遍性,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独特性,经过实践验证,有来自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方的数据支持,总结的经验在当地乃至全国具有推广性。 基于年度质量报告系统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了解当地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发布地区年度报告。 (请参阅《北京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1年度报告》。 及时报送有关文件,针对报告系统中发现的制度性问题,以政策为“杠杆”,解决问题,传播经验。

国家教学资源库

国家教学资源库

将高校汇聚一堂,提供学生、服务社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从全局高度,出台调控政策,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各高校和各省市高等学校办学质量保障和提升机制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发布“第一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纪实

你如何评价大学的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这些评估数据一直是内部资料,不仅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成绩,还要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的评估来看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近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向社会发布了去年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这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2012年开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发布质量年报,并在《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中提出要具体落实《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报发布制度》。 作为最早关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改革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宁波职业技术院较早开展教育质量报告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学校与企业、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共同组建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研究小组,质量年报制度、内容、原则从实践层面看,该校率先启动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报》社会发布制度,成为高校首家吃螃蟹的学校。 年报的切入角度、写作方式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高职战线同行的广泛关注。 要履行社会责任,这次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报告要贯穿“社会责任”和“学生中心”两条主线。 报告既反映了本年度招生情况、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学生初次就业率和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等相关内容,也反映了学校一年来为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而开展的课程建设、校企联姻、学生活动开展等相关内容。 对质量报告赋予了新的意义,办学评价指标由单纯的教育指标转变为责任履行指标,可见评价结果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关注的结果。 由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定位,报告在家长、学生评价学校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质量报告了解学校各专业的教育安排、校园文化、公益活动、就业情况、工资情况等。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该质量报告全面了解学校助学的相关措施、金额,为入学后的后顾之忧。 流程与结果并重,更多关注社会评价

质量报告直接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观、质量观、评价观,质量报告面临的主要对象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也不是战线内部,而是社会大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用人部门。 人才培养水平作为衡量质量的首要标准,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和结果必须来自社会,面对社会。 因此,学校质量报告要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公布的学校质量报告除了反映教学条件、教师队伍状况、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等教育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指标外; 重点反映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结果评价指标,包括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学生与毕业生对学校、教师、课程的反馈、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学校财政投入的各项比例。 报告不仅汇集了学校、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众多数据支持,也分享了办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 质量报告不是绩效报告,而是敢于直面问题的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履行社会责任、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质量报告要“勇于面对问题”,学校在刚刚发表的质量报告中指出了学校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例如,报告第一部分《院长报告》有“既有挑战与应对”一章,提出目前存在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和变革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校要大力改进培养环节,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要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硬优势”和“课堂软实力”相结合。 三是扩大学生服务范围。 学校不应将学生服务局限于“校园围墙内”,而应将在校生服务延伸到录取后报到前的新生,延伸到毕业后的毕业生。 看到自身问题后,质量报告从专业调整、师资建设、学生入学、校友职业晋升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应对方法,以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链接: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专业评估。 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评估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 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估模式。 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 '

'3.本质量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教育部报告的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10-2011学年),另一部分由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