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考研招生网

考研招生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因素

重点考察内容和对应的数据编号内涵性说明备注A

C

1 .领导能力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计划(数据库7 )。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者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者行业发展规划不相适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1.2办学目标与定位学校教育思想观念;

名册上各类学生的结构(数据库1.3 ) )。

办学思路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规模适宜、稳定的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 全日制中职、“五年一贯制”、“三二”招生、专升本、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步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 未实行全日制或委托各类成人本科(含专科校本)教育,未组织在校高职生参加各类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办学目标、办学思路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规模不适宜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规模不到全日制高职学生总数的5%的高职毕业生后,全日制中职、“五年一贯制”、“3 2”招生、本生专升本、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较大,比例占全日制高职学生的30%以上。 委托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含专科升学本)教育,组织在校高职参加各类成人专科学历教育。1.3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人才培养政策制度保障情况(数据库2.2、8.8 );教育经费保障情况(数据库5.1、5.2、6.1、7.5 );

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有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落实情况良好教育直接投入在学费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重视与社区和产业的合作,培养人才。直接投资占学费收入的比例不到20%

人才培养政策制度不完善或现有制度执行情况较差;关起门来办学,没有与社区和产业合作育人。

直接投入教学的有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日常教学费(包括实习实习实习费、兼职教师聘任费、体育维护费)、图书资料讲义费、教学差旅费、教改费、课时补助费等。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因素

重点考察内容和对应的数据编号内涵性说明备注A

C

1.4校风与校园稳定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学校安全稳定地工作。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校园秩序井然,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符合《平安校园》各项规定,无校园不稳定事件、违规办学事件发生。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校风不良发生较大校园不稳定事件、违规办学事件。2 .教师队伍

2.1专职教师

专职教师的基本情况(数据库6.1、6.2 )。

注重提高基础课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研究生学位教师所占比例超过30%;

注重提高专业专任教师技能水平和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专业教师每两年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超过2个月。不重视基础课专任教师学历、职位的提高,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足15%专业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建立健全,双师素质专业课专任教师不足50%。2.2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比例(数据库6.3、6.4 )。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状况

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超过50%,重点是教学能力的培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到20%。没有开展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3 .专业建设

3.1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数据库7 )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或者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迎新晚会

迎新晚会

专业建设规划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行业发展规划不相适应。专业群体结构不合理。3.2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数据库7 ) )。

制定和实施特色专业建设规划,重视专业教育标准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保障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色。有市级以上教育改革示范或特色专业。特色专业不明确,没有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特色专业内容缺乏特色体现。考察方式:现场专业研讨。

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因素

重点考察内容和对应的数据编号内涵性说明备注A

C

4 .课程建设4.1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数据库7.2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据库7.5 )。

大多数专业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主要专业主干课程半数以上由校企合作开发。主要专业课程不按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不选修教学内容。在没有校企合作的情况下开发课程。考察方式:现场专业研讨。4.2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设计(数据库7.2 );教学方法、手段(数据库7.2 );试验评价方法(数据库7.2 );上课地点(数据库7.2 )。

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 审查方式灵活适当。教学方法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单一、陈旧。考察方式:现场听课。4.3主讲教师

授课教师情况(数据库6.1、6.2、6.3、6.4 )。

基础课以具有专业背景或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的实践课主要以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授课为主。基础课教师多为无专业背景的实践教学任务50%以上仍由校内教师承担。4.4教育资料

教材编写和选材情况(数据库7.2、7.5 );藏书资料(数据库3.2;校园网(数据库3.4 )。

与选择优秀新教材的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配套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选用的教材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内容陈旧,重视理论实践的教学手段落后,教辅材料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配合。5 .实践教学5.1顶级实习

专业顶岗实习记录(数据库4.2 );校外实习基地(数据库7.4 )。

各专业均安排顶岗实习; 实习期不少于半年。50%以上专业不安排顶岗实习的实习期不到半年。5.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数据库7.2;专业产学合作(数据库7.5 )。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总体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密切相关,实践类课时应占总课时的50%以上;

人力资源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人力资源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三年制专业实践性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不到40%,两年制不到30%;行业、企业未参与教学计划的设计。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因素

重点考察内容和对应的数据编号内涵性说明备注A

C

5.4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数据库4.1 );校外实习基地(数据库4.2 );实践教学经费(数据库5.2 );各专业校企合作情况(数据库7.5 );社会捐助(数据库9.3 )。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计划安排,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经费得不到保障5.5获取双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数据库7.3 )

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90%以上。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人数不足毕业生的70%。6 .教育管理6.1管理系统教育管理机构

教育管理制度(数据库8.1;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库8.2 )。教学管理团队结构合理。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规范,教育运行有序。教育管理团队不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教育运行管理混乱,教育事故频发。

教学管理团队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院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医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考察方式:随机访谈教师、学生、管理干部。6.2质量监控

专职监督员的基本情况(数据库8.5 )。告诉监视状态。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机制运行和效果良好。每年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查。尚未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未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师评价等活动未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查。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价、信息反馈、控制等环节。考察方式:随机访谈教师、管理干部。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因素

主要观测点及对应数据编号内涵性说明备注A

C

7 .素质教育7.1学生管理

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8.3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情况(数据库8.1 )。学生管理团队结构合理,制度健全。学生管理团队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够健全。考察方法:随机访谈学生、家长、教师。7.2职业素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学校是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教育的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良好。学校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没有建立职业素质教育机制的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较差。考察方法:学生座谈会或随机访谈学生。8 .社会评估8.1生源

招生工作(数据库9.1 ) )。

近两年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70%以上; 第一志愿人员的到达率超过了60%。8.2就业

就业活动(数据库9.2 )

近两年毕业生本年底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近两年毕业生本年底平均就业率在50%以下。8.3社会服务教师技术服务状况(数据库6.1 );产学合作(数据库7.5;

社会技能培训开展情况(数据库7.3 );鉴定站(所)鉴定情况(数据库4.3 )。学校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开展良好,社会效益高。学校没有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8.4社会声誉人才培养社会评价

有市级(省级)教育成果奖、教育改革立项、精品课程。 人才培养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和主流媒体的赞誉。人才培养质量差,多次被主流媒体曝光。说明:

一、本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 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教高) 2008 ) 5号)制定,指标体系中重点考察的内容主要参考《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二.评价结论标准

本方案主要评价指标8项,考察要素25项,其中重点要素9项(即带“”的考察要素1.3、2.1、3.2、4.1、5.1、5.4、6.2、7.2、8.2 ) )。 各考察因素分为a (优)、b )合格)、c )不合格三个等级,指标体系表中的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为a )优)、c )给出不合格两个等级,介于两者之间的为b )合格。评价结果分为“合格”、“保留合格”两种,其标准如下1.'通过'的标准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为“合格”。 重点要素C<; 3项且所有考察因素C<; 第6项2 .“暂缓通过”标准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为“保留通过”。)1)重点要素c3项;

)2)重点要素c ) 3项,但所有考察要素c ) 6项。5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