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以服务为目的——改进高职人才培养评价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以服务为宗旨,改进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价-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做的专题报告) )。杨应崧2011年3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因为目前你们学院正处于评估促进阶段,所以今天也要谈评估,放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背景下谈。 有一段时间,社会对评价特别反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反省。 反省的结果必须有评价,非常重要。 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评价。 例如,在政治生活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做喜欢的事是非常危险的。 经济中的评价是审计。 也有人把教育评价称为教育审计。 必须进行评价。 评估顺利也不容易,但其作用不应过分夸张。 位置正确的话,评价就会顺利进行。 所以我现在把它放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中,把它看作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一环,一部分,我们这样看评价可能是客观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以下简称《纲要》 )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现在,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几年很多省的生源都在下降,所以广东省可能还没有。 上海从2008年开始每年生源减少1万人,北京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大学都要考虑怎么办。 2009年我国有一定数量的中学生放弃报考,出国留学,但预计2010年可能会更多。 留学不是坏事,但我认为以这样的规模发展,它就反映了问题。 那篇报道也有很多理由。 部分原因是对我们自己的教育不信任。 重要问题,核心问题是教育质量。 质量非常重要。 企业也非常重视质量,但质量问题频繁。 比较早的是冠生园月饼馅,企业破产了。 之后用三鹿奶粉,我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任。 现在双汇又出了受体激动剂事件。 我觉得这家企业也很危险。要牢固树立《纲要》年提出的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现在我知道有些高中老师不以教学为主要任务,所以我考虑去社会上打工。 培养学生似乎是次要的事情。 钱伟长校长去世前最后讲的一句话是,高中老师不好好教育他就不是老师,不会科研就不是好老师。《纲要》还提出“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这三句话很中肯。 我们现在被告知要解放思想,既不严格管理,也不规范。 你没有解放思想的规范,甚至没有正常的工作顺序,你怎么改革? 所以保证质量必须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我们经过了一个过程,不再关注质量了。 之后,如果觉得质量很重要的话,就进行抽查。 包括以前的评价在内,都是这样的出发点。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学校来做吧。 质量保证是谁来做,外面的专家来做,方法是抽查。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行,可以造假。 这个问题企业早就认识到了,企业的好办法就是建立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 不用来外面检查产品,看看有没有质量保证体系。 三鹿有问题在哪里? 我觉得不可思议。 没有质量保证体系,其安全保障很奇怪,没有奶源,这不是开玩笑吗? 双汇也表示,质量检查要检查很多项目,但不检查受体刺激物,显然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所以评价必须改善。 《纲要》那么我已经说清楚了。高校质量保证体系构建要素:首要有目标、有标准,标准中有非常重要的指标。 第二,需要平台。 平台提供信息,衡量没有达到目标。 第三是评价。 第四,需要链接的是机制、体制。 第五要有文化,归根到底要有价值观、道德场等文化支撑。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回顾(一)效果

第一次评估称为级别评估。 我觉得有效果。 一是促进高等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和探讨;二是普遍提高了质量意识;三是赢得投资,加快了高校建设步伐;四是规范高校管理;五是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六是引导高校关注和培养自身特色并就特色建设举例。 一位美国校长告诉我。 他总是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我“上学”? 如果有一天我答不上来了,这个学校就没有了。 第二个问题,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这是特色,不能回答,就意味着你和别人都一样,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特色很重要,但特色不是你想拥有的,特色要培养。我们去评价学校了,很快就有了三个特色。 我看了一下,他的办学历史不过五年,五年就出现了三个特色。 那所百年老学校并不是必须有几百个特色。 那是不可能的。 结果得到了好评,没有一个特色。 特色必须等于社会认可,有高度、有深度、有认同度。 培养特色,一所学校成立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你们是科协办的学校。 学校的特色在哪里? 要培育,形成自己的特色。)二)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理念亟待更新。 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宗旨是什么? 评价是为了什么? 发达国家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而不是选拔。 我们的教育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的是选拔,是参加考试。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被层层选拔。 很残酷。 不能选择。 从父母、老师、学校到社会,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差劲。 当我去美国的园区大学考察时,那里的所有老师都觉得每个学生自己很了不起,他们总是说的话是“我很好”。 放在我们国家,人们说你在园区大学做什么? 但是他们说:“我行! “”他们10人都被评为园区大学培养出来的,其中一人获得了学术上很厉害的诺奖。 所以,要做评价,首先要弄清楚宗旨是什么。 否则,方向就有问题了。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是内涵还是外延? 另外,需要明确评价和创新是什么关系。 是制约创新,还是促进创新?二是评价重心漂移。评估的目的是什么,我简单讲有三个。第一鉴定,你合格不合格,你是通过还是暂缓通过。第二诊断,看看你哪里有问题。第三开方。我认为重要的是诊断和开方。看看学校有哪些毛病,应该怎么办。但是我们搞评估,评到最后不对了,大家关注的只是一个结论。为了一个理想的结论,有的学校甚至造假。  三是评估的主体单一、错位。现在的评估,主体是专家组,其它好像都是客体,都是被评的对象。我认为还不仅仅是单一问题,更重要的是错位。大家去看以前的评估专著,上面都说评估的主体是评估的组织者,是专家组,客体是学校。这样,一种抵抗心态就来了,学校就想办法把不好的方面藏起来,把好的方面给你看。所以主体有问题。

  四是评估指标刚性过大。强调量化标准,未考虑地区差异,未考虑行业、专业差异,未考虑动态发展。我们原来有30几个量化标准。这些量化标准不考虑地区差异。就拿你们广东来说,东部和西部就有很大差异,但评估的标准都是一个。比如说有的标准对于浙江省没用,太低了;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也没用,太高了。就拿生均4000(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这个指标来讲,当时是作为优秀的标准,浙江省大多是在6000以上,不少还在10000以上。到了西部地区,比如贵州,一般学校都是2000,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

  五是评估方法刻板。--考察过宽,导致疲于应付。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希望4天时间把一个学校什么都了解清楚,都要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结果很辛苦。最典型的一次是到凌晨4点,专家组还没有给出结论。--形式过重,导致缺少"灵气"。我们原来评估强调13道规定动作。一开始还挺不错,到后来不行了,大家好像在演戏一样。我认为没有一所学校是十全十美的,包括清华北大,也没有一所一无是处的,都有自己长的地方和短的地方。可是13道规定动作下来,搞的都一样了,根本没灵气。--缺少"整体" ,导致"把脉"不准。专家组分工,这两位负责教学,那两位负责学生,到最后教学怎么样就听这两位的,学生工作怎么样就听那两位的,整个是什么情况?没有看到,缺乏一个整体感。

  六是信息缺陷。--缺少原始性--影响可靠性。我们有很多信息都是加工过的,有的加工了好几道。教学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教务处拿出来的,老师根本不知道。可靠行就有问题。--缺少实时性--影响有效性。都是过去的材料。 --缺少透明性--影响公正性。只有整理材料的人知道,学校领导知道,部门负责人知道,老师不知道,学生更不知道。--缺少连续性--影响指导性。本科有一段时间,院校作假,到了制造赝品的地步,老师们在寒暑假加班,把几年的试卷都拿出来重改一遍,苦不堪言。后来本科评估出了一个文,说只看当年的。我就不赞成。这恰恰是最容易造假的,如果要是看三年五年连续的,就不好造假了。但是当时没有这样做。--缺少比较性--影响激励性。比较非常重要,我们非常强调这一点,给一个绝对的标准很难,但一比较就知道了。 有一个学校说连续几年在本省同类院校中毕业生就业率排第二。我想一个省有几十所同类院校,排第二很不错。我们专家组有一个同志很严谨,一定要搞清楚他这个同类是指什么。结果原来他指的是同系统的同类院校。这类学校在全省一共两所。那我们说,这个校长就算整天睡觉什么也不做。他排老二也跑不掉啊。所以说,不比较就没意义。还有--缺少综合性--影响整体性。  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新方案)  新方案首先明确了工作目标。简而言之三个字,"引"--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从规范管理(PDCA)走向知识管理(CCDU),强化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度与力度,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此外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评估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到底谁是评估的主体?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是怎样的?评估的方法应该怎么样?评估的信息该怎么采集?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受到的启示

  一是目标设置与目标管理理论的启示,二是平衡记分卡(BSC)理论的启示。宗旨问题我们就是受到这启示,两句话,衡量什么,得到什么。评估的宗旨是为了得到,你想得到什么就评什么,如果评完了失去很多,那就不会评。三是"田园工作"的启示。"田园工作"的要点是强调"整体论";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空间上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思路  (一)宗旨与主体

  我们的宗旨是:评估是为了让院校有所得,让利益相关方有所得。评估是为了让院校更好发展。评估的主体是:各利益相关方,首先是学生,然后是教职工,举办方;用人单位、家长、社会;利益最小的是谁?专家组。专家组不是主要的主体。  (二)由主要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确定主要目标区

  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评什么?

报名招生

报名招生

要站在利益相关方去考虑,比如作为学生,评价学校人才培养主要看哪几方面;作为举办方,看哪几个方面;作为用人单位,看哪几个方面。这次新方案就是这么确定目标区的。现在第四代评估理论讲要考虑利益相关方的主张、焦虑和建议。   (三)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的特点 :一是立足点不在评估主体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二是将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索上;三是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四是因为抓住了关键、要害和内在逻辑,因此省时、省力、简捷、有效;五是因为以"采集平台"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  现在,专家不好当了,要分析原因,你说它这方面好与不好,你要指出原因,而且这个原因要说到点子上。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如果没有原因分析,是不被通过的。现在评估是帮助学校发现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的省更厉害了,强调专家组的意见要问题、原因、建议各占三分之一。  (四)方法

  一是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真实、实时、足够、知识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评估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所学校40%的专业停招。这说明专业设计有问题,这就是果,我们看这个果来说话,如果不看果,哪个学校都说自己专业设置好,经过了调查论证。以前的自评报告千校一面,有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资金只占到千分之七,而且这千分之七中81%用于引进,真正用于教师培训学习的资金少得可怜。你能说这个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吗?你能说他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吗?二是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我们应该开诚布公地研究,帮助学校找准问题,探究原因。原因找准了,然后开方,提出建议。这样的评估是受学校欢迎的。三是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四是点上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应用成功实践,实现面上推进。光有面上剖析是不行的,还要有点的剖析才有深度。比如我们现在搞专业剖析、说课,这就是点上的剖析。  (五)建立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一是大大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原始性和公开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鉴定、诊断的准确性。大大减少评估前的材料准备工作量。二是引导院校逐步将日常管理从建立"戴明循环(PDCA)"向建立"知识创新循环(CCDU)"的方向提升。  三是大大加快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与深度,使得比较交流成为促进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四是有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实时、准确、更加有效的监督。

  我对这个平台建设非常有信心。想一蹴而就,一年两年就想搞得怎么样,不切合实际,方向很明确,一直往前推,会有一个好的成效。广东这方面做的不错。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他们做的就是我们要走的一个方向。他做到每一个员工都是这个平台的信息采集源头,365天所有教职工都把信息留下这就是一个信息中心。我把它叫信息库或信息湖泊。需要什么数据,我们就可以把管子插入这个"湖泊"里去提取。每一个人都是它的监护者。  五、有关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案例  (一)为什么我们不能简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开始有些同志就认为很简单,他们把这个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跟原来水平评估一样那样叫,这样不行。为什么?逻辑体系不同,主体不同,导向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

  (二)为什么不宜增加量化指标?我们现在只有三个量化指标。很多人一开始不理解,认为量化指标没了评估不好操作。我认为拿掉量化指标不意味着不重视量化指标,而是更重视了。这回要看数据平台,平台上都是量化的。评估评软不评硬,不是说要软不要硬,问题是我们要把重点放到内涵建设上,对软的评价上。这是一种导向。避免院校把注意力都放在几个量化指标上。另外,量化指标怎么考虑环境差异,个性差异,目标差异?我们以后更多是比较,国家示范校跟国家示范校比,省示范校和省示范校比,一般院校和一般院校比。这就增强了有效性。还有,从Bohn's原理来讲,数据要有,但不是绝对的,而且要根据各个领域发展水平来定的。发展水平没到这个程度你非要给它来量化,那是进入到了无效区,他要是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你还不用一些量化指标去衡量,这也是无效区。其实我们对办学条件还是有要求的,但是我们不划一个指标,这就是科学性。  (三)怎么剖析专业?我们剖析专业的目的不是判定这个专业有没有特色,我们是去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这个剖析的目标怎么定?由学校推荐,专家去选,最能够代表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推荐三四个专业供专家选择。我的观点是选一个够了,重点就是一个,好好剖析透彻。怎样剖析?专业带头人介绍,专家也不是来给你打分的。学校介绍完,专家就是研讨,专家也不一定是内行,大家一起研讨就可以了,在研讨当中提高认识。  (四)为什么强调说课,不强调听课?说课是说一门课,听课是听一节课。说课准备是在平时的,临时应付不了,听课可以准备啊,可以临时备课。为什么不主张听课呢?因为容易引导老师去应付一节课。说课可以推动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听课是改进课堂教学。不能说改进课堂教学不重要,但是我们专家来评估四天,实际工作两天,所以我认为对评估来讲第一任务不是改进一堂课的课堂教学,而是推进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建设,注意啊,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建设。说哪门课?选课程改革好的。建议学校所有课程平时都拿出来说说。谁来说课?教研组推荐。说课说多长时间,我认为不超过20分钟,最短没有要求,如果平时不研究不讨论,那三分钟五分钟说不下去就结束。接下来专家和老师一起研讨,高职课程怎么建,怎么进行社会调查,岗位分析。这样专家走了以后这个学校就知道高职课程改革是怎么回事,课程建设不就上去了吗。说课也是深度访谈。  (五)自评报告怎么写?

  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写:概况、理念、目标、成绩、问题、原因、对策。但是你说的成绩、问题都要有依据。

  评估结论不分等级。谁是决定通过和暂缓通过的最终权威呢,这个问题第一次公布文件的时候很多省的校长就问到了,说你现在量化数据也没有,你这个通过和暂缓通过依据什么来,我说你一定要问我这个很简单,看什么?社会评价。如果一个学校进出两难,录取率很低,就业率不高,那就是暂缓通过。如果一个学校进出两旺,社会承认,就是通过。所以我认为像你们这样的学校,录取率、就业率都很高,社会认可你,通过和暂缓通过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是你们要扎扎实实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改革这些方面你们要下功夫。我们到一个学校去搞评估,是按照一个学校自己定的目标来评估的,你们说要建成省级示范校,那好,我们就拿广东省一流学校来评价你,你哪些达到这个水平,哪些还没达到,原因在哪里,我们一起来研究。可是现在还是很多人问,为什么要迎评材料?如果要准备材料,就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说全校老师的花名册,机构设置,干部名单等。  现在的评估听起来是简单了,实际是要求高了,可以说,没有顶了。招生就业都很好,通过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你的内涵建设到底怎么样?师资队伍怎么样?校企合作怎么样?所以希望你们利用迎评这个阶段很好抓一抓,在内涵建设上再上一个台阶。  希望你们尽早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省级示范学校,创下省一流还要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相信你们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关 闭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