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总结报告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检查总结报告

所属省湖南省

主管部门汨罗市教育局负责人甘瑛联络人龙卫星

联系办公室电话0730-5870362手机号码13786005929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汨罗市职业中专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检查总结报告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位于汨罗市高家坊镇,原为创办于1938年的湖南青江私立学校,1983年改制为职业高中,199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 学校坚持乡村办学、始终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地方经济中密切设置专业,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技术等专业,目前第一部分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一)总体进展情况

学校积极适应汨罗和长株潭优势产业及园区经济调整升级、企业岗位用人单位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建设现代农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五大重点建设专业和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特色建成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学校2所、省级特色专业学校2所、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所,是省级示范性县级教育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和德育教育改革试点学校。 通过项目建设,专业实力有效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先后获得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位居湖南省农村学校先进行列

(二)目标实现情况2

截至2014年6月,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计划任务897个,实际完成任务914个,完成率102%。

(三)项目建设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通过示范校建设,办学实力大幅提升。 学校全面深化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三元互动运行模式全面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各专业全面推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打造一支针对市场需求全面创新教学内容的高素质、专业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多维化评价指标、全程化评价结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管理体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学校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学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3所农村职业学校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办学经验。 二.建设工作机制和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按照校长负责、专家指导、团队协作、全员参与的原则,成立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 设立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成立各项目建设组。 各项目组根据进度、预期目标和验收要求组织建设项目实施; 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负责项目的推广、管理、检查、审核。 (二)制定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学校制定了《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和工作流程。 建立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责任制,将项目建设总任务分解为6个一级项目和80个二级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项目管理运行体系,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定期跟踪检查,推进项目建设

通过建设周报、建设月评、半年抽查、年检等渠道,开展专项审计、专题研讨,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协调、审计、指导项目建设工作。 建立示范学校建设专业网,创办建设专刊,做好工作简报,及时报道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公布项目建设进展。 (四)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建设质量建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保证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成立专家咨询小组,推行确保项目建设创新和示范的责任承包制,细化任务,确保全员参与; 制定了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筹资、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制度保障; 执行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形成项目建设的管理保障。4

第二部分 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五大重点建设专业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凸显职教特色,创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行产教结合,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实行工学交替,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实施顶岗实习。从仿真环境到真实企业环境下的职业体验,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构建了‚学校+农科所+农企+农户‛的‚校农结合‛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了‚车间+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企紧密联系,引项目入实训室、订单入车间、企业技术能手进教室,课程与岗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技能考核与企业标准相结合,形成了‚两主体、三引进、三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利用校内农庄实训基地,依托区域景区,完善了‚专业+农庄+景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面向职业要求,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三结合课程体系 学校在专业课教学中探索把工作任务与教学任务、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形成了基于工作任务的三结合课程体系。五大重点建设专业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构建了基于农作物生长周期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了与数控技术岗位对接的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立了课证融通的课程体5

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构建了基于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情景的课程体系。 (三)依托校办企业,建立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校依托自己的机械厂、嘉旭电子厂等校办企业,建立了‚教师、师傅一体,课堂、车间一体,生产、实训一体,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一体,教学任务、生产任务一体,技能训练、素质培养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以贡献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形成了‚三化‛评价模式 学校按照以贡献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分别对学校、教师与学生予以评价,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企业多元参与评价,综合就读巩固率、考证合格率、技能达标率、就业稳定率、家长满意率、社会贡献率等指标对学校办学、教师的教学成效进行评价,综合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指标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形成了‚多元化评价主体、多维化评价指标、全程化评价结果‛的‚三化‛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各方满意率达 95%以上。 (五)借助多方力量,推进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积极参加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和湖南省职教新干线,并且与市工信局合作成功申报省数字化校园项目。建成了 7 个数字化校园平台,53 门网络课程,建立了 13 个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成了五大重点专业社会服务网站,每个教师都在世界大学城建立了个人空间,各专业全部实现了网络空间教学。提升了管理和育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二、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打造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6

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师管理制度。按照‚内培外引、专家指导、名师带头、全员参与‛的思路,通过出国研修、高校进修、企业实践锻炼、岗位培训等多种途径,‚互兼工作岗位、互派专业人才、互聘技术职务、共同培育教师和员工、共同解决教学课题和生产技术难题‛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师资素质。两年来,五大重点建设专业选送出国培训的专业教师 4 人,国培 19 人、省培 55 人,校本培训 348 人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累计 1515 人天。专业带头人由 10 人增加到 18 人,骨干教师由 30 人增加到 42 人,双师型教师由 51 增加到 71 人,聘请 22 名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从行业企业引进教师达 20%,高级职称比例达 30.77%,生师比为 17.19:1。三、追求多方共赢,构建政校企联动运行机制 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学校牵头成立了汨罗市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委员会,制订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等,有 50 多家企业、10 多所高职院校、20 多所中职学校会员单位,会员单位定期交流。形成7

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部门、企业、中高职院校、社会力量多方联动机制。

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专业共建、标准共订、资源共享、文化共融、人才共育‛五位一体的集团化合作模式。五大重点专业与三一重工等多家企业开办了企业冠名订单班,订单班数达 17 个;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 27 个基础上新建 22 个,重点专业都从企业引进了流水线,共建‚校中厂‛;与企业共同研发中心 18 个,教师参与技改项目 200 多项,为企业增加产值 1200 多万元;与新增中联重科等 14 著名企业为人才培训合作单位,学校为企业年累计培训 6000 多人次。第三部分 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学校大力推进‚融合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地域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 在校园环境整体升级改造工程中增添地域和企业文化,布置富于职场气息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强化寝室和教室的文化氛围等。 二、地域文化、企业文化进课堂

提炼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髓。把屈子的求索精神、弼时的骆驼精神、龙舟的竞渡精神确定为汨罗地域文化的核心,把团结协作、敬业奉献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机结合,编写成文化读本或校本教材,安排进课堂。 三、地域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活动 通过职业能力训练、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技能节、文化节、主题班会等‚阳光路上‛系列体验式活动内化三种精神、企业核心价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地域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学校管理 8

把企业管理精神融进学校管理之中,重新修订各类制度,调整部门分工,校内实训基地严格按照现代企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 标准实施管理,‚6S‛渗透到教室、寝室、图书馆等,管理品质不断提升。第四部分 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学校成立了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小组,制定了《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设置专账,专款专用,严格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支出进度 项目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1000 万元,到位 1000 万元,实际使用 1000 万元,使用率达 100%。 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资金、学校自筹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项目建设地方财政预算投入 200 万元,行业企业预算投入 100 万元,学校自筹 150 万元。截止 2014 年 6 月 4 日,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到位 200 万元,实际支出 200 万元;行业企业实际投入 101.6 万元,实际支出 100.16 万元;学校自筹资金 152.44 万元,实际支出 152.44万元。 9

第五部分 贡献与示范

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对接地方产业,为汨罗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学校现有在校生 5141 人,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 98.0%,初次就业率 99.2%。

江苏教育信息化

江苏教育信息化

与中天科技等汨罗工业园重点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为合作10企业培养 865 名对口专业技术人才,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

(二)拓展培训内容,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职业培训 学校成功申报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资质,是湖南省职业院校农民工培训基地;是湖南农大、长沙理工大学的成人教育函授点。企业员工培训 15000 余人天,成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年总量超过 1.5 万人次。共培训并鉴定学员 4500 多人,共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证 3600 多个。

(三)依托专业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学校定期派专业带头人深入企业、公司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服务。“电器维修服务中心”十几年走村串户坚持服务千家万户;深入白水西长村生态科技公司协作做园林规划和植物栽培技术指导;与中天科技联合开发适合丘陵地区的小型收割机;为湖南音品电子有限公司品质车间提供“咪头回收使用”技术项目;与派意特、东方时装共同研发服装设计;与旅游局合作设计新的旅游路线、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等。近两年学校给 60 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达 3000 万元,学校技术服务年收入达 200 余万元。 (四)立足服务三农,为汨罗市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学校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实施“上挂横联下辐射”的科技推广活动,挂靠湖南农业大学等高职院校与科研机构,联系各乡镇农职校与农技站,与市各部门通力合作,组织专业教师送科技下乡,开展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两年间举办禽疫防治、农产品经销、园艺、机防手等专业培训班 48 期,培训人员 5000 余名。建立了大荆等 5 个科技示范基地,协作建立了屈子祠镇金沙村等 4 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重点扶植科技示范户 2635 户。为我市跻身湖南省八强经济县市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国青年报以《他们以建设新农村为己任》报道学校新农村建设成果,校长甘瑛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模范人物。 11

二、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一)示范建设改革发展成果辐射同类学校

学校是湖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学校教师参加教育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开发,参加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和现代农艺技术三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工作。首创湖南中职“开放协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学习合作小组,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2012、2013 年甘瑛校长在湖南省中职校长培训班介绍学校改革成果,2012 年岳阳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场会在学校召开,2013 年岳阳市教学开放周在学校启动,省教育厅在多次会议上力推学校课程改革成果。 (二)承接师资培训促推职业学校改革发展 学校是岳阳市教师培训基地,2012、2013 年承接岳阳市教师培训 1300 人次,深入岳阳市职业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及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对口指导达 566 人次。接受岳阳市职校系统的老师观摩课、示范课达 600 人次。多次为汨罗和岳阳的教学竞赛、技能比武提供现场,提升了区域内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各级媒体竞相报道学校建设成果

学校改革成果不断推广,各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中国教育新闻网、求是网、凤凰网、湖南教育网、湖南电视台等网络电视媒体,《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农村教育》、《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等重要纸质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示范校建设成果。其中《中国教育报》的《在阳光下培养好技能好品德》、《湖南教育》的《培养学生手上功夫》、《中国青年报》的《他们以建设新农村为己任》被多家媒体转载,产生极好的社会反响。 第六部分 建设成果 12

两年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师资水平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其中校长甘瑛荣获黄炎培杰出校长奖,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刘知良老师荣获黄炎培杰出教师奖。

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技能大赛、教学竞赛有突破性成绩,2013年王虎、李佳倩获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2014 年又有钟彪等 4 人获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有李平宇、张浪等老师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2012 年校园网获全国百佳网站称号,甘瑛、周厘里、黄吉林等被评为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李平宇、张浪等老师在省、国家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学校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提炼出了一批富有推介意义的典型案例。

“传承汨罗三种精神 践行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传承汨罗三种精神,通过主题班会、职业能力训练、拓展训练等德育活动来帮助师生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搭建五个社会服务平台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立足‚三农‛办学,搭建五个社会服务平台,农民得了实惠,学校得到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挂村联户,四走两提,打造涉农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案例通过挂职村组、联点农户,教师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进农村、走进农户,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对接、三结合‟让区域旅游资源进课堂”案例按照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教室与基地结合,创设教学环境;13

专、兼结合,优化教师团队,让区域旅游资源进课堂,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区域旅游业发展。第七部分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师资培训和引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要创新人才评选、引进、交流机制,让一批教学名师安心农村职业教育;创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加强与企业行业、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让教师得到更多参与培训的机会。 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相关机制,加强引企入校的力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示范校建设成果辐射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要通过媒体宣传、合作交流、对口指导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展示范校建设成果的辐射范围。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