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与特点袁兆亿张谦明常洪军

摘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为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加强学生技能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在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上表现出明显的灵活性。 政府积极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走上快车道具有强大助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素质、模式和特征职业教育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首先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此后世界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真理解和探讨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的“合作职业教育”以企业界和学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项目为特色,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原来的学校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做实际工作,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 学校普通教育与企业内部职业教育交替进行,使普通教育、教育、成教相互渗透,有效地推进了人才培养。 美国工商界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直接贡献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每年约440亿美元的“购置费”中,就业后培训,即企业送员工到职业院校进修的部分达到了400亿美元。 例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教育的经费达7亿美元以上。

美国劳工部表示,由于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换4-5次职业,推测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对工人的培训和再培训有积极意义。 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办学在美国方兴未艾。 卡内基促进教育基金会提供的一份名为《公司课堂:学习的企业》的报告显示,美国企业内部开展的培训和教育项目非常大,实际上提供了全国公立、私立学校和大学的替代方案。 企业每年用于教育和培训的经费约为600亿美元,全国四年制学校和大学的教育经费也只是这个数字。 目前,约有800万人在企业学习,与大学录取的大学生人数相差无几。 美国企业不仅可以自己创办学校办学,还可以进行给学院学分的在职培训。 目前,美国有几十所企业大学和协会可以向学生授予学位,有些企业大学可以授予博士学位,有些可以授予准学士学位。 王安电脑公司、兰德公司不仅为公司学生,也为社会公众授予博士学位。 美国1963年颁布《职业教育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部分时间制的合作职业教育,并得到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 1968年的《职业教育修正案》对合作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解释,规定了联邦政府对合作职业教育的资助方法。 合作职业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理论和实际的良好学习条件,学习实用知识和技能,同时便于雇主的全面考察和择优录用。 美国企业和大学合作,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的合作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高校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类课程。 二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授予学分和学位。 最具特色的是,在职人员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也是学分积累的一部分,授予学位时还把实践考察作为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合作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美国联邦劳动局发布了六项试点行动计划。 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教育适合就业,另一方面尽快提高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素质。 各项计划由校企合作,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交替进行,为学生在普通中学毕业时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好了各种准备。 克林顿就任总统后,推行了旨在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见习计划。 学生入学后填写职业理想登记表,提出毕业后想做什么,学校职业指导人员据此进行职业指导。 该计划由职业学校和地方企业共同制定独立方案,最后一年同时进行学校文化学习和企业职业培训,保证毕业后有工作机会。 例如,约75%的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毕业生毕业后可以找到学用的一贯工作。 二、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历来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各企业和行业组织与学校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层次技能人才培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其内容以高等学校就业、企业内部培训、劳动机构组织支付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坚持以企业技能培训为主,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体制下,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两条线上同时进行,以面向企业、面向实践为原则,由产业界参与决定培训的内容和过程,使职业院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而且接受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 训练采用大流程生产性劳动方式进行,减少了费用,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在训练结束后及时投入工作。 通过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学习,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此外,德国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也是一个显著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所有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到职业学校。 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三.澳大利亚: TAFE学院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主干体系TAFE学院,即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学院是学历型和非学历型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职前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后继续教育培训于一身的公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联邦和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是其投资主体。这种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学制TAFE学院采取学分制,依积累学分的多少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资格证书或文凭,层次的差别有如我国的中专、大专、本科。短期培训则发给学习证明,TAFE学院一般不授予学位,要取得学位,须进入高等教育学院或综合性大学深造。TAFE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覆盖面广,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学生考核以能力达标为基础,与工业界紧密合作(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保证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果。TAFE还包括国家级开发的各种培训包。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TAFE学院教育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如果人们想从一种职业进入另外一种行业,他可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这种职业教育培训可以使人们不必回到正规的学校中去,如果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经历,再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就可以转行。在澳大利亚平均每个人一生要变换五种职业。这种就业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形成职业技能培训的大量需求。正因如此,在TAFE学院学习的学生当中,有些已经取得本科以上文凭,仅仅出于提高技能的需要,来参加某些特定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是完成初步培训之后又重新回来学习,以更新技术。TAFE学院很多技能培训课程是在工作现场完成,有时还要到企业的具体岗位进行考核才算通过。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并与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使开设的专业与所学内容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他们定期召集各行业的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随时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澳大利亚具有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国家培训局严格按标准审批全国教育培训院校和机构,每年定期检查已注册的培训单位。各州均设有教学评估机构,根据培训规范监督和检查教育培训质量。除了经常性地深入到教育培训机构实地考察外,还要求培训部门向评估委员会写出教育工作年报。另外,教学评估机构更注重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一方面请学生本人反馈培训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已上岗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提供全面的考核情况,他们把这种方法作为关键性评估措施,严格进行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对促进培训院校教学、确保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日本:产业职教模式  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资源短缺的日本除了开发人力资源别无选择。因此,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努力使国民掌握职业技术能力,是日本国的优先战略。自从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革新以来,国家就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其基本特点是,在教育制度提供一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雇主再对员工进行在岗和脱产强化培训。在日本,大多数员工在开始工作时只掌握极为有限的的公司和行业所需技能,虽然职业和技术学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培训,但职业培训和技能发展主要还是由雇主提供。国家制定一套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合格者颁发技能证书。

  日本的职业教育主要由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公共及企业内的职业培训教育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学校职业教育包括,高中职业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修学校。为了不断提高就业人口的职业技能知识储备,职业技术教育贯穿于所有学校教育的全程。由于大学和人才市场的联系紧密,对职业生涯教育更为重视。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于2004年4月就全国的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校的就职情况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表明,"培养专业能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1998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理科教育及产业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该报告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加强与产业界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学校职业教育要向企业开放。同时,为了广泛提高国民对产业教育的理解,全国每年定期召开全国产业教育交流会,发表并交流职业学校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科研作品。  日本的专门学校(相当于中国的职业学校)近年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气,特别是一些职业前景看好能够获得国家资格的专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青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企业已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给新人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应聘人员的实用性要求将会愈来愈大,这势必导致以培养掌握高科技职业技能的教育成为今后专门学校的办学宗旨。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专门学校的报考人数是录取人数的10倍。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专门学校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族"直接学习的场所。因此,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要接收对象的专门学校开始在日本层出不穷地涌现,使日本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多样化走势。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最新调查显示,专门学校的报考人数较过去5年前增加了2.5个百分点。在日本,与其毕业后不能直接成为社会通用的人才,还不如进专门学校学习实用技能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一观念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提供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进入专门学校选择专门课程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简称高专)于1962年诞生,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教育。日本高专以适应企业对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传授较深的专门科技知识和技艺,培养职业上所必需的工作能力为目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行业证书和参加资格考试。  日本的短期大学是二战后设置的,"以传授和研究高深的专门技艺知识,培养职业上或实际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为目的"的新型学校。学制为2-3年,入学资格为高中以上的毕业生。短期大学有四个特点:一是以私立学校为主,私立学校占86%;二是女生比例高于男生,90%是女生;三是人文、社会类专业占主体,大约占80%;四是学生来源地域性强,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联系,本地出生的学生占60%。这些年,短期大学毕业生在就职市场上牢固地占了一席之地,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日本专修学校制度从1976年创建,专修学校的承认基准是修业年限一年以上,年间授课时数800教时以上,学生数40人以上。它以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要的能力或提高教养水平为目标。 专修学校招生对象分为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高中毕业水平的学生、不问学历水平的学生。针对这三种不同学历的学生,分别开设了高等课程、专门课程和一般课程。但专修学校的主体是高中毕业生。

江苏教育信息化

江苏教育信息化

二是学生以年轻人为中心,入学目的明确,主要为掌握实际的职业能力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从事学习。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将以前的"T"字型人才培养模式("T"字的横表示教养,竖表示专业能力),改变为"大"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字一撇的下部表示专业,一撇的上部表示创造力,一捺表示外语,一横的左半部表示教养,右半部表示沟通能力),至于IT能力,已是普及的要求。现在日本的大学以培养"大"字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生院阶段,近几年开设了专门职业学位课程,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为对象,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称为"桥梁课程体系"。  五、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

  职业教育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新加坡强调超前的职业教育,使之与世界经济技术发展保持同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形势,新加坡政府以培训一支世界级的工人队伍为目标,不但注重劳动者就业前的训练,而且注重为工人提供延续教育和训练的机会,推广以工业为基础的训练计划,颁发证书承认新的技术和技能,为雇主提供有关训练员工的咨询服务,形成了一个与正规教育既相互衔接,又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形成了具有自身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工厂"模式,将实际的工厂环境带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即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来自于"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新加坡职业教育训练的目标是:学生在工作的第一个星期内就要为企业创造效益。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经过全国上下不懈的努力,从1982年到1998年,新加坡工人队伍已有60%提高到中专以上水平,大大提高了产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门调查显示,90%受过职业训练的学生,在新加坡备受企业青睐。调查显示:雇主对90%的职业学院毕业生表示很满意。"教学工厂"里的独特训练,为新加坡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如今,职业教育不仅是新加坡教育的主体,也成为新加坡经济的支柱。  新加坡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包括:(1)官方设立的培训机构和训练中心, 开展系统性职业技术培训,通过有关课程考试的人员,可分别获得训练局发给的工业技术员证书、国家贸易证书和职称证书;(2)通过正规大学开展职业技术培训;(3)通过与外国厂商或外国政府联合创办训练中心,有利于借助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专家培养本国紧缺人才;(4)引进外国人才弥补国内人才的不足,同时可对本国劳动者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达到引进一个,培训一片的"借鸡下蛋"的培训效果,这是新加坡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一贯做法;(5)实施"海外训练计划",选派一定数量的人员到国外实习、进修,或接受高级培训。对出国实习、进修的人员,政府提供旅费和生活补助;(6)实施"企业学徒计划",实施2-4年的学徒厂内训练计划,工人"边学边领薪";(7)积极倡导行业培训、社区培训和私人培训。私人企业举办培训班,国家生产力局为之提供训练设备和30%的补助。  新加坡注意职业教育与正规教育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努力建立职工多方位发展的"立交桥"。新加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转入正规院校的大二或大三年级继续进行学习。同时,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职工参加学习,并把职工培训纳入国家教育制度,并在政策上规定,受训人员经考试合格取得某种证书后,就承认其具有某种学历,并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工资。例如,获得国家三级技工证书、一年或二年的职业训练证书等,都相当于初中毕业证书;获得国家二级技工证书、工人技师证书的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获得国家一级技工证书的相当于大学毕业水平。这就使得具有各种职业技术证书的职工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起点工资,从而有效地激励职工积极接受训练。新加坡政府同时还规定,各种证书之间可以互相衔接,如职工取得了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技能证书,就可以报考大学,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文凭,这种制度打破了门户之见,有效地鼓励职工在职进修和深造。新加坡的技能人才培养课程种类有:(1)专业技能开发课程;(2)企业特制课程;(3)在职人员技能再训练课程;(4)高级文凭课程。  新加坡政府除了每年由国家拨款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外,还制定专项政策,通过向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发展基金。政府规定,企业要为工资每月不满750 新元的职工向国家缴纳相当于该职工工资 1-4%的技能发展基金,由生产力局掌握此项基金。这是一种对非熟练工人征收的个人附加所得税,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对技术文化水平低的工人进行再培训和募集对低能技术工人的培训基金。新加坡政府规定,凡是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都有资格申请津贴,作为支付训练其职工的费用。还规定,凡参加工业与职业训练局全日培训的工人,可以获得本人工资和学费70%的基金津贴,其余的30%由企业负担。年龄在40岁以上的工人可获得100%的补助。  六、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表1给出了目标国家的在职业教育模式、特点、目标和能力标准等方面的比较结果。表1、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比较国家

模 式特 点目 标能力标准美国

合作职教模式

学校普通教育与企业内的职业教育交替进行强调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改善就业品质毕业考核德国

双元制模式

以企业实操技能培训为主,同时接受学校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毕业考核澳大利亚

TAFE学院模式

以能力达标为基础的高度灵活性职业教育强调以工作为目标,提高胜任工作的技能国家资格证书日本

产业职教模式

学校基础技能教育与企业的技能强化培训结合强调将学生培养为"大"字型人才职业技能鉴定

教学工厂模式

把工厂环境引进学校,使知识和技能教育并举强调将学生培养成世界级技工毕业考核与发证

  由表1相关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比较可见,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是,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摆在首位,同时加强与产业部门的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实现产学的无缝对接,同时,政府在扶持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从而在引导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方面形成了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型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发展,从而为支撑经济的持续可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刊于《科技管理研究》2008,183(5):157-160)。7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