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务系统

教务系统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向文祥张文军

摘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前中职教育工程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职学校应着力创新工程与人才培养制度的结合措施,加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和学生管理机制创新。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模式创新

周济教育部长指出,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就业,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参与相结合,使他们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接受一定的职业培训,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顺利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的发展。 但在开展工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必然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 如何结合创新工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迎接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新机遇和挑战,实现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是摆在我们初中面前的新课题。一、现行中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工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支撑系统要素不足。 工学结合缺乏管理体制、教育制度、课程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单位合作积极性不高是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不鼓励学校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项经费,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难以完成任务的被动地位。

第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滞后。 中等学校的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出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学生理念和以职业教育发展技能为中心的本质。 有些老旧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和职业提升的要求。 有些太高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但很多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理论上重视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另外,中职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理论教学充裕,实验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多采用填鸭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第三,学生教学管理难度大。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后,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其思想道德教育、实习管理等问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方法也是学校面临的一大课题。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应根据中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办学模式改革。 中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劳动者。 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办学模式要多样化,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要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内区域合作办学,建立和完善工程人才培养制度。(一)创新管理体制,为推进工学结合提供制度和条件保障。1、强化中等教育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责任。

政府是教育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也是中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维护者。 政府的管制和管理职能不能缺位,不能越位。 政府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倾斜,加大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为中职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 同时,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和中等学校联合办学,形成多元办学渠道,促进职业学校与产业部门和企业共同构建充满活力、高效、互利共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再上新台阶。2、落实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icve智慧职教官网

icve智慧职教官网

学校可以把三年学制分为两部分。 第一学年是全日制,在学校学习的第二、三学年半工作制是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包括实习)。 日程上要适应半工半读模式。 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第二学期根据本人意愿,自主选择某一模块开始专业学习。 学习合格后,第三学期到已经联系的企业休带薪实习。 第四学期返校进行其他工种的学习,合格后到企业带薪实习,同样学习全部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直到达到毕业要求。二是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 为了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企业用工制度的规定,学生两年学习期满,通过考核,首先出具相关职业证明,使学生能顺利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继续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边工作、边学习、考核合格者,在三年学习期满时发给中职毕业证书。三是将原本在校内开设的专业课程,放在工厂的实际环境中进行。 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结合生产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白天或晚上参加集中授课,可以解决学生“游刃有余,学习不够”的问题,保证专业理论课的授课量。 同时,通过顶岗实习,营造实际工作环境,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缩短了校企距离,实现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成长为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的目的。四是实行灵活的学分制。 学生按规定修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 还允许和鼓励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学生在就业或创业阶段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在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3、改革评价机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以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为主。 中职学生本来文化底蕴就很差,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会挫伤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兴趣,仅靠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很难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必须改革评价机制,构建贯彻职业学校特点、展现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与社会同步综合评价学生的双重评价体系。 校方可结合职业道德和实践操作能力评价,采用分级评定的方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定; 社会通过实训对企业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估最后综合评估每个学生是否为合格的中职生。4、深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工学结合基础或载体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在工程和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需要培养学生的顶尖技能。 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之前,由于没有工作能力,企业不能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习时间。 二是吸引企业的基础。 只要学校实训基地具有生产功能,行业、企业就可以在学校生产、加工产品。 只要学校实训基地有良好的生产性设备,行业企业就能把员工放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提高。 把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技术服务中心,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帮助学校为行业企业解决实质性技术问题,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5、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要本着校企互通、专业化与结合、动态相结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实现以学历为导向,向有实践经验的真才实学转化。 要加强对引进教师人才注重实践工作经验鼓励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兼职教师的管理在校企合作中形成稳定的高质量队伍。

军事职业教育

军事职业教育

兼职教师不应仅限于课堂讲课,还应包括实践指导技能。 外聘教师可根据聘期相对静态固定,如校内培训基地外聘教师; 也可以像学生校外工作实习的指导者一样动态变化。(二)深化课程教材体系创新,转变培养模式。

1、中等教育教材体系创新,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 教材体系、专业设置应当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特色性,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 中等教育教材体系、专业设置,要适应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中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相对连接。 中等学校既区别于企业员工在职培训,也区别于高等教育。 中等学校毕业生应当掌握适应市场、适应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选材和使用教材时,要紧密结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特点,坚持“理论雄厚,技能实用”和“与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原则。 同时,在教学和课堂实践过程中,要鼓励教师结合市场和学科实际,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技能化程度。2、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以更好适应工学交替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希望早日学会就业,赚钱脱贫。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专业技能、实务精神、就业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针对半工半读的特点平衡工学矛盾,学校必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学生能够学习。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改变原有的固有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合作课程、专业课程。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为1:1,即维持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步,使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与企业生产作业相接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学习基础课程和通用课程的基础上,细分专业课程,分门别类实施单模块强化学习。 各模块学习结束后,学校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取得该模块相应等级的岗位资格证书,为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做高级资格准备。3、从育人的角度理解课堂,把课堂当成经验。 课程是活动,是育人的结果,或者课程是育人的计划、活动的计划、获取经验的计划,活动是课程的中心。 在课程的设置中,要做到四个有利。 有利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设课程和编写教材必须认真分析和掌握专业技能,以“一技之长”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4、在教学内容上,化繁为简,求实求实。 不拘泥于现行规定教材,既不盲目将普通高中作为质量衡量的标准,也不寻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接轨。 学校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中级劳动者应作为专业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定转化为职业能力。 数理物理化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为中级知识服务。另外,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加强实践教学外,课程要突出重点,日程要体现业余、自学的特点。

(三)创新学生管理系统,适应工学结合模式。1、学生管理重点应及时调整。

有助于学习两个人。 在学生步入社会、进入企业打工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要让他们感受到“纪律”和“责任”,提高企业适应生活、工作的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2、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完善学生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妥善选择工学结合实习单位,将学生安排在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遵守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工学结合中,与企事业单位协商工学结合,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双方在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管理责任学校和企业部门建立了工学结合业务合作组织,双方配备了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工学结合计划和管理办法,工学结合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妥善安排与学生工学结合的内容、场景、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保护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我保护和心理工学结合期间,企业应当会同学校组织学生相关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实习工作,做好学生工学结合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确保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健康开展。 学生工作期间,学校应当派专人进驻,管理学生,监督工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1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