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吕景泉

资源库

资源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2016年第9期理论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供给侧”“改革”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含义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强化供给侧结构着力改革性别,提高供应系统质量和效率,加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建设身体兴奋。 这一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主要来源于解决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矛盾和问题。 问题1 :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2014年我国产量世界第一的工业产品已经超过250种,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如平板玻璃严峻虽然太重了,但是还不能生产电子用的平板玻璃等。 询问问题2 )有效供应没有得到充分随访。 2015年新兴消费需求要求扩大,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达到1.1万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购物,消费品供应规模充足质量不足。 例如,人们出国买奶粉,买马桶盖药品、牙膏、衣食住消费基本满足后,旧人民消费升级加快,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发展、新需求多[1]。在此基础上,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未来的改革的力量方向都不是需求方,而是供给方的结构建。 改革的着力点是从供给侧入手,着力加强供给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吕景泉1、马雁2、杨延3、刘恩专4

(1.天津市教委,天津300074; 2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78;3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4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 )摘要: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着力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构建职业教育现代体系结构、专业布局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师在资金培训、国际化进程、信息化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供给侧衔接结构性改革要素供给与制度供给的方法与对策。关键词:职业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素供给

中图分类编号: G719.20文献识别码: a文章编号: 1004-9290(2016 ) 0009-0015-05受理日期: 2016-01-20

作者简介:吕景泉(1964—),男,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管理与研究、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马雁(1965—)、女性、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政策研究和教育杨延(1968—),女,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比比较研究; 刘恩专(1958—),男,天津财经大学经济系副院长,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教授、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跨国公司与FDI、世界自由贸易港区等的研究和教育。15—

侧给予结构性改革,纠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收率。 政策的着眼点在于供给侧、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的病根。 通过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可以使将资源从过剩区域转移到符合市场需求的区域域,从过剩产业转向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资源沉重重新优化重新定位。一.职业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性行为

教育机制是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培养与成人教育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结合由各自的比率构成,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次和层次班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以及教育横断系统一类型与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具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面性。 对各级各类教育内部言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专业行业设置结构。合理的教育结构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经济的结合结构合理化发挥重要作用,调整教育结构就是提高教育培养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从供给侧结构角度分析我国教育供给侧接合结构发展水平存在许多问题,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多元化不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刍议性与目的性不充分成人教育运行功能弱化对变革的不安交错着。职业教育的质量、魅力在提高和形成的过程中; 各种教育类型和水平的组合比例在科学上不合理。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种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这个本质属性也决定了一致合理的职业教育供给体系结构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合理化和转型升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问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随经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长期化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问题的方方面面,教育和培养联系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很重。 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压力大于总量性失业压力再大一点。 这不仅是因为结构性失业问题增加了总量性失业问题很难管理,而且和总量性失业问题一样加剧了我国失业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

高等职业学校

“技工荒”明显,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供给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差距的职业能力力量和职业意识的缺失变大学生“毕业难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形成“离岗不离厂”特殊现象;中高层次经营管理、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精通国际规则外向型的“人才荒”愈演愈烈。当前我国的结构性失业,无论是民工荒、技工荒,大学生难就业、中高级人才荒,还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这些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我国本来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却出现结构性失业,这无疑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实施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重大任务。二、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领域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出发,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实现要素配置的合理化,扩大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满足经济转型发展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提出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伴随我国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的出台,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是什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

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系统设计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运行机制和结构布局,应对经济供— 16 —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职业教育结构性调整,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什么?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6个方面:第一,它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第二,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简单以升学为目的;第三,它肩负着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功能,这种教育直接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第四,它是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和产业升值的教育;第五,它也是因材施教的教育,这种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第六,它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搭建了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改善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产业及重要工程,遴选优质专业,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岗位工作标准,调整专业布局,实施重点建设。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产业调研和课题研究为引导,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优化专业组群布局;以行业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专业资源,实施企业项目服务,提升专业组群和产业组群的匹配度;以学校面向社会的项目服务为吸引,集聚校企资源,推动现有专业改造,孵化新专业。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变化,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产教、校企资源在技术服务、教学团队、装备仪器、培训资源、标准模式方面高度融合聚集,构建了“服务—累积—孕育—优化”的专业组群建设模式;以国际合作为依托,引进国外高端智力资源配备专业组群,引进跨国企业通用职业标准,开发教学资源,融入专业建设,提升职业院校专业组群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能力;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平台建设为目标,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联合体,加快培养急需的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三)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文化基础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教育、通识教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结构要素。探索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强化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设计专题的课程,开设中华礼仪、经典诵读、传统技艺等选修课和通识课,非常重要。探索有效途径,常态化的有效职业精神培育,重视质量意识、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守纪意识、职业意识,引导学生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责任、使命的认识与理解,非常重要。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对接新标准、新规范、新工艺,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完善、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同样十分重要。实施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推行专业认识实习、过程跟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的实习考核评价,加强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支持,越来越重要。实践课程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实践案例的“真

迎新推文

迎新推文

建立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针对职业院校不同发展阶— 17 —段特点确定诊改重点。探索行业组织开展专业层面的教学诊改试点,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通过结果评价、结论排名、建议反馈的形式,倒逼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职业院校新教师“入岗训练”“试岗锻炼”和“胜岗历练”的三阶段培养体系,这3个阶段应该为3年以上的时间跨度,它是一名新教师能够融入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从事职业教育的必经阶段,是培养一名“双师型”素质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校企双元要素、国际多元要素、教学综合要素、教育复合要素多方面、多经历、多层级地对教师的打造和锤炼,要有新教师“视自我提升为己任”的岗位意识、职业视野、事业精神,以取得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升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校企合作和实施能力、工程实践和现场经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高,专业技术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强,教学组织科学和方式灵活,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好的职业教师是职业院校质量建设的大命题,是生命线。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探索“双师”教师队伍的有效培养途径、模式与机制。以专业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双师”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为培养途径,实施新教师“三年三阶段”、在职教师“五年一轮次”的培养培训,形成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机制,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内涵发展提供支撑,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鼓励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同时成为企业培训师,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五)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2]。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与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发挥职业院校国际化专业、双语化课程和“双师”型教师优势,探索在海外设立“鲁班工坊”,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环境建设,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引入国际化优质赛项,把大赛建设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展示中心、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体验中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提升大赛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建设我国职业院校师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培养培训基地。(六)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计划

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替代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仿真教学软件,优化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完善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标准,建立区域性职业教育数字— 18 —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探索“互联网+”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应用,使中国职业教育的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再思考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多个方面,既有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问题,也有职业教育体系外部的问题,因此,除了上述核心要素改革之外,还需要从制度供给方面提供保障支持。(一)完善法规体系促进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长期的实践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障碍,都是源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经济、劳动3个领域修改现有法律和新增相关的法律,加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宏观性法律框架,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制度实施提供保障[3]。(二)深化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推进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由政府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完善职业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职代会制度等学校内部治理,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结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以契约为基础的、责权利分明的行业职教集团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制度。

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建立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和预测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等基础性服务支撑系统。参考文献:

[1]王仁贵.供给侧改革主导 2016 攻坚年[EB/OL].www.gov.cn,2015-12-27.[2]张慧波.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J/OL].光明日报,http://news.gmw.cn,2015-06-02.[3]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上接第14页)

[6]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

益问题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5-96.[7]高驰.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6,(22):23-26.[8]郭新华,等.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114-116.[9]郭新华,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1985—2007[J].科学·经济·社会 2010,(3):33-36.[10]傅志明,许晓燕.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J].教育与职业,2005,(13):16-17.[11]李涛,林勇“. 城校互动”模式下职业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5):19-21.

[12]王建华,李录唐,李俏.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8,(4):180-183.[13]刘晓明,王金明.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36-40.[14]吴文辉.湖南省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30-34.[15]王磊.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

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77-82.[16]王磊.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8):80-85.— 19 —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