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2011年度报告

校园教务系统

校园教务系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二一二年一月-二-目录

一、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国家级、省级、院级专业体系

二、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培养增强学校活力的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 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提高学院办学水平促进科研水平提高,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扩大对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国际影响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6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百年老学校——安徽省商业学校与安徽商业职工大学合并升格的公办全日制专科级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由安徽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和管理。

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百年办学传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坚持拓展建设、特殊创造、重质增效、健康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千方百计办好专业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等学校建设单位,2010年被评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1年,学院以建设国家骨干高等学校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所需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注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规划和教育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推进内涵建设和特色培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一、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国家级、省级、医院级专业体系- 2 -

把学院专业设置纳入重点工作,积极适应行业、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根据学院实际和学生就业情况,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大做强“拳头”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专业,培养专业特色,构建比较完整的国家级、省级、院级专业体系, 对省内外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学院坚持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根据安徽省及周边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分技术类、经贸类、财务会计类、财政金融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设语言文化类、法律实务类等11个专业共计32个常设专业,形成营销、会计、物流优势互补、息息相关的特色专业群体,提升学院社会竞争力。

学院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力度,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 目前,国家骨干高等学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4个(物流管理、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动画设计),国家骨干高等学校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场营销)、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管理)、安徽省教改试点专业2个(电子商务、会计)、安徽省精品专业2个)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资产评估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物- 3 -流管理、动漫设计、连锁经营管理、商务英语)医院级特色专业5个)投资与理财,商务英语具体见表1

表一: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情况表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动画设计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会计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营销提高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管理

安徽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电子商务、会计安徽省精品专业 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 资产评估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动画设计、连锁经营管理、商务英语院级特色专业 投资与理财、营销与策划、财务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环境艺术设计

2011 年,学院在常设专业的基础上,针对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情况,适当调整了部分专业,暂停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税务专业、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等 4 个专业的招生,新增物联网应用技术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两个新招生专业。2011年,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 5 个专业开展了单独招生试点工作,并根据单独招生班级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学院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面向现代服务业,瞄准培养商贸、物流、信息、文化和金融等行业第一线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对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围绕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 4 -

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培养师资队伍,校企共同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学院以“四个合作”为主线,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牵头成立安徽省商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联盟,这是我省继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等之后成立的又一人才培养联盟组织。我院作为联盟第一任轮值主席单位,与联盟单位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引领、辐射和示范效应。学院各系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具体表现在:经济贸易系深入推进与荣事达集团之间的合作,双方合作开办的“荣事达阳光班”进展良好,第一期 52 位学生中有 13 位学生留任企业,留企率达 25%。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将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建立“校中企”,积极筹备芜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呼叫中心(芜湖新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教师工作站”。电子信息工程系继续加强与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芜湖金蝶、芜湖准信科技、中达电子、芜湖奥吉通等企业的校企合作,与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软件信息化培训基地,本年度完成 107 名学生的培训学习,部分学生已被该公司录用或在相关软件企业就业。与中软国际的进一步合作洽谈正在进行。

工商管理系开拓芜湖邮政速递、上海一号店、顺丰速递、温州人本集团等物流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在合作方式上谋求新的突破。- 5 -

会计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选派学生到芜湖市端木财务咨询公司、本源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 4家代理记账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坚持与学生一起参加实习,受到企业好评,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艺术设计系与芜湖华强影视动画有限公司、麦田麦水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等 6 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协议,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艺术设计系主办的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展暨人才推介会,既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一次展示会,又是校企人才供需的一次对接会,有 86 名学生在推介会上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取得了丰硕的办学和教育成果,不仅获得了企业、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的充分肯定,学院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院校”称号。三、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主动适应安徽省尤其是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着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在基于“模块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内引外联”的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多元化”就是在不同系、部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采取符合各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总体是按照“内引外联”的思路来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所谓“内引”,就是“引进来”,将企业、项目或工作情境引入学校;所谓“外联”,就是“走出去”,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引企入校”,以重点建设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试点,积极探索建立“工程化、多学段”的人才培养模- 6 -

式改革,将 CDIO 工程化教育理念融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及专业群建设中;物流管理专业紧贴行业和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特点,推进“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了为期半年的物流企业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总结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2+1”调整为“2+0.5+0.5”,兼顾了合作企业和学生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继续稳步推进学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和浙江人本超市成功地将合作内涵拓展到共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市场营销专业开始推进“校企互融,四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画设计专业以“引企入校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探索校企共建“大平台、多方向、定岗式”创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完整的动画设计专业教学标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制定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学校在理论和教育上的优势和企业在实践上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2011 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多项奖项。其中,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6 项;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7 项;

中专学校

中专学校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教学和技能水平高、结构合理、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2011 年,学院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工程,着力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力资源支撑。- 7 -

着力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实施“师企对接”制度,校企合作共育“双师”。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长期稳定对接一家合作企业,通过参与行业企业项目开发和运作,不断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获取相应级别的职业技能证书。2011年,学院共有 21 位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与实践活动,基本形成了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另外,学院还依托省内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开展培训活动,全年共选派 20 余名教师参加培训,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队伍。

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学院依托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创新、与企业共同完成横向研究项目等活动,不断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院还与国(境)外相关培训机构合作,选派了 12 人次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出国(境)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态势。继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兼职教师聘用制度,重点推进从企业聘请一线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2011 年,学院共从企业一线聘用兼职教师 50 多名,并实行弹性管理方法。在兼职教师的授课方式上,通过弹性安排教学形式与教学时间,较好地解决了兼职教师的本职工作与教学安排的冲突,充分发挥了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学院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面向35 周岁以下、副高以下职称的教师,通过实施岗前培训、说课大赛、技能竞赛、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多种途径,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快青- 8 -年教师发展。2011 年,学院对 14 名新教师开展了岗前培训工作,遴选了 35 位导师成立了 13 个青年教师导师组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2011 年,我院青年教师荣获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奖项 8 项,获 6 项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五、强化课程教学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深谙课程教学是人才培育质量的关键。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院始终课程的教学与管理,以“学分制”为切入点,按照立足财经商贸、“做强、做大”主干专业的思路,理实结合,以岗位人才标准为目标,认真构建课程体系。学院通过强化制度管理、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开展课程教改研究、定期、不定期的课堂教学巡视检查和考试巡考,以及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强化教学检查与督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教学效果。2011 年,学院制定与修订了关于教研室考核、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等方面的制度,修订了 2011 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 30 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完善了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组织开展了对全院教师的教学考核(其中参与教学综合测评的 109 人),新批与在研的课程教改研究项目 48 项,新增多媒体教学设备 34 套。为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说课大赛,14 位青年教师荣获说课大赛一、二、三等奖;在安徽省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研讨会上,我院郑晓明老师代表A 联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课程建设团队在研讨会上作了 30 分钟的说课,精彩的表现赢得了满堂喝彩;在安徽省商科联盟首届“高教社杯”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中,我院许贤丽老师荣获一等奖。充分展- 9 -示了我院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强化教学检查与督导方面,为健全系、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完善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督,不断提升学院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学院在全省高职院校率先成立系、部教学督导组,在组织上进一步保证了教学督导工作。具体的教学检查与督导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开展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检查小组对 185 人次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执行情况、备课笔记、教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听课记录等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任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以“教学抽查情况综述”文字稿的形式报送分管院长,发送到各系、部和教务处。二是对教研活动的检查。主要是期初的教研活动计划检查、平时的教研活动抽查,期末的教研活动记录抽查或检查。三是见习期教师导师指导工作的检查。根据学院《关于实行初任教师导师制的暂行办法》规定,教学督导室会同院人事处对 32 位初任教师的 70 位导师指导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初任教师培养计划表、初任教师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导师对被指导教师听课评价记录表等。初任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工作进步较快;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与系、部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学院还完善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聘任 34 名学生和教师为第七届教学信息员,全年共收到教学信息反馈 56 份,教学督导室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并督促落实。

六、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条件。学院通过不断加- 10 -

强与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2011 年,学院在原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更新计算机 145 台,新增艺术设计用计算机 80 台,采购了信息安全设备、自动线生产设备、机器人比赛套件、电子设计大赛套件、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设备,更换实训室用空调 13 台,获得价值10 多万元的思科公司网络设备捐赠;新增校内实习实训室 3 个、校外实习基地 20 个。实践教学方面,学院构建了“阶段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

的实践教学体系,2011 年,除 2011 届所有专业全部实施了为期 3-4周的综合实训外,进一步推进了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其中,经济贸易系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等专业,工商管理系的连锁经营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政法教学部的法律事务、法律文秘等专业全面推行“2+1”或“2+0.5+0.5”模式;电子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推行了顶岗实习;电子信息工程系的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艺术设计系的动画设计专业在“引企进校”的基础上,推行了项目化实践教学;会计系、外语系等的综合模拟实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学院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了实习协议、计划、考勤、周记、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定人、定企业、定工作量(课时)等,落实了指导教师负责制。七、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学院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精心组织 2011 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申报,获- 11 -

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 2 个;批准院级“质量工程”项目 8 个。具体如表二、表三所示:表二: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资金(万元) 建设周期 2011159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会计示范实习

实训中心 丁增稳 50.00 5 年2011158 省级特色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中央财政支持)

高道友 270.00 5 年

2011157 省级特色专业 动画设计 万腾卿 50.00 5 年2011255 省级特色专业 物流管理 孙颖荪 50.00 5 年2011260高校合作联盟建设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商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联盟

张光胜 10.00 2 年201130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技能型人

才计划 杨文兰 20.00 2 年- 12 -

表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1 年院级“质量工程”项目 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资金(万元) 建设周期

ZL201101 院级特色专业 营销与策划 吴木林 10.00 2 年ZL201102 院级特色专业 财务管理 丁增稳 10.00 2 年ZL201103 院级特色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 王松林 10.00 2 年ZL201104 院级特色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 曾先国 10.00 2 年ZL201105院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电子商务实习实训

中心 夏名首 25.00 2 年ZL201106院级示范实习

实训中心 平面设计实训中心 谭小飞 25.00 2 年ZL201107院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实验区 黄义兵 25.00 2 年ZL201108院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会计专业群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赵春宇 25.00 2 年八、鼓励开展教科研工作,促进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2011 年,学院继续加强教科研管理工作,鼓励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全年全院教师教科研项目

结项 34 项;公开发表论文 225 篇,其中一类 2 篇、二类 11 篇、三类94 篇、四类 89 篇、高职学报 29 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 64 部;获得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立项 6 项。2011 年我院被正式批准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单位。同时,学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开展专家讲学、专题研讨、成果汇报与推广等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九、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011 年,学院圆满完成了招生就业各项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招生就业形势两旺的大好局面。- 13 -

招生工作方面,在 2011 年全省生源减少、高校增多的严峻形势下,落实招生计划 3600 人,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均超过省控线 1 倍以上(文科 447 分、理科 396 分,省控线 180 分),录取 3542 人,实际报到 3251 人,报到率达 91.78%,位于全省前列。学院首次获得单独招生资格并顺利完成综合素质对象确定、考生分数合成以及 378 名考生的录取工作,招生全过程纪委监督、阳光操作,实现了“零错误、零失误、零投诉”。圆满完成对口招生计划,录取时一次性满计划投档 385 名,各专业分数线在省内名列前茅。就业工作方面,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管理机制,通过开办就业指导课、安排企业负责人来校开展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升学生择业创业能力。2011 年共举办 70 多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近 3000 个。截止 2011 年底,顺利完成 3610 人的派遣工作,其中 3473 人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达 96.29%。学院再次荣获“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这是我院连续 5 年获此殊荣,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一,继续领先全省同类院校。在做好就业工作的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通过开展创业启蒙教育、举办 GYB 培训班、组织创业大赛,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全国网络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并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中国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大学生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基地”;在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 2 个职业规划之星铜奖,1 个创业之星铜奖。十、发展对外合作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 14 -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2011 年先后与美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多所高校开展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对外合作交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美国美中商学院、美国加州圣马克斯州立大学、韩国永进专门大学等国外高校到我院访问,就教育教学合作进行了建设性探讨交流,目前学院已与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教师培训培养、学生交流交换、专升本“3+2”联合教育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一年来,先后接待了包括大连职工大学、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 11 所国内外高校来校调研交流。

加大选派教师出国(境)培训和交流力度,2011 年组织 8 名教师赴美国加州圣马克斯州立大学等高校培训,2 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北布里斯班科技学院培训,1 名管理人员赴美国培训,1 名管理人员赴德国培训,培训人数、规模创我院建校以来新高;努力搭建设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国际教育交流新平台,选送 3 名学生赴台湾南台科技大学研修,1 名同学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研修,选送 1 名学生赴韩国韩瑞大学攻读本科,翻开了学院对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8 月份,省外国专家局对我院申请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单位情况进行实地核查,经省外国专家局考核、国家外国专家局审批,我院获得聘请外国专家资格,为学院聘请外国专家来院任教奠定了基础。同任何类型的教育一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永恒的课题。尽管我们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我们深- 15 -知,距离党和政府的要求,社会的期望等,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学院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继续奋斗,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进一步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省教育厅直接管理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刚性比较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办学的经济实力还不足。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不够灵活,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如何充分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2.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年轻教师比较多,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60%,特别是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相对于在校生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院针对各专业推行的“内引外联”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处于完善阶段,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的部分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课程改革特别是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库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投入。4.进一步加大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力度。由于学院 20 000平方米综合实训楼正在建设中,一批院内实习实训室需要新建或改扩建;院外实训基地数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特别是按照国家骨干院校的建设要求,在建设“校中企”、“企中校”方面,任重而道远。5.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技术服务的收入还比较少,- 16 -

培训服务的人次有待增加,对口支援的力度需要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经验也还不够。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