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福建理工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福建工程学院

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17年3月

一.研究生教育概况1 .培养定位

学校坚持国家发展战略,贴近社区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办学传统和特色,在建设“国内一流、以工为本、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应用技术型大学”目标和愿景指引下,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学校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将继承办学历史,体现地方需求,立足学校特色,面向未来发展。 学校自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坚持应用型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深入思考研究生培养基本思想,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应用型大学2 .学位点情况(1)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校目前有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三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2)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管理硕士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 .研究生规模

2016年底,硕士研究生有175人。 其中,2014级25人、2015级73人、2016级77人学术学位研究生81人,专业学位研究生94人(含1名出国留学研究生)。 二、学科规模和结构情况1 .重点学科情况

学校根据学科发展规划,按照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分层建设,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省二级重点学科9个,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 2 .学科设置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程度

学校在学科规划和设置上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拓展校地、校企产学研用联盟,积极与地方政府现有重点建设学科涵盖材料、土木、交通运输、机械、管理科学、电气、环境工程等领域,布局更加合理,层次更加清晰,应用型学科不断加强; 学科服务领域涵盖装备制造、建筑、模具、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环保、文化传媒等福建重点发展产业。 当前,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成为复合型应用技术培养、高水平技术创新研发、多领域技术集成服务和专门化技能教育培训“四个中心”和政府决策咨询平台。 3 .学科平台建设和科研发展状况学校重点学科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福建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含1个培养基地)、5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批准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3项和社科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支持计划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级重大课题5项。 福建省科技奖5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申报专利287项,其中发明专利173项; 取得专利141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 出版著作13部,其中专著4部,发表论文496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86篇。 4 .学科评估水平、学位点合格评估和动态调整情况目前我校研究生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6月30日,无毕业研究生,学位点合格评估尚未开始。 学校按照学位点合格评估要求,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招生和就业情况

1 .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2016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91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业指标10人),共录取81人,实际上报77人。 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1人。 有一个来自也门的留学研究生。 录取的研究生分别来自福建、湖南、湖北、河南等16个省和直辖市,其中福建工程学院本校生源占48.1% (含往届毕业生)。 2016年我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一人录取34人,调剂采用47人,一人录取41.98%。 2016年我校研究生录取和报告情况见下表。 表3-1 2016年招生计划完成情况表招生专业

国内研究生招生计划

实际到达人数报告率交通运输工程65

83.3%

材料科学与工程109

90%

土木工程1312

92.3%

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 1110

90.9%

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 1313

百分之百

工程管理硕士2828

百分之百

2016年我校招收的研究生主要来自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其中福建本省生源最多。 招收硕士研究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24:1 (男子56人,女子25人)。

智慧职教新版

智慧职教新版

湖南河北安徽浙江四川黑龙江吉林

天津甘肃省总招聘人数49

65233321111111181

2016年,我校招收的研究生根据本科毕业院校的统计,来自我校的39人,来自其他硕士、博士点高中的23人(其中,(985,211 )大学的3人)。 2016年我校招收的研究生中,应届毕业生38人,占46.91%,往届本科毕业生43人,占53.09%。 2 .继续改善研究生招生工作机制 制定和严格执行研究生复试与录取程序和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制作了福建工程学院2016年研究生招生工作手册和相关招生宣传单;狠抓研究生初试和复试命题质量,做好命题小组的业务培训和安全保密培训,建设专用的研究生试题保密工作室,形成了严密规范的研究生考试命题工作制度。 3.学位授予情况  2016年12月,我校毕业研究生8人;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3个专业共8名研究生被授予了工学硕士学位。 4.研究生毕业及就业状况

  截止2016年12月31日,我校有2名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名毕业生留校工作,其他5位毕业生分别就业于深圳市震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四、资源与条件情况 1.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1)师资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在任课教师选定与业务培养、硕导遴选与考核、校外合作指导教师筛选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管理机制。在遴选硕导时,着眼于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申请招生资格,建立起梯队合理的导师队伍;每年定期对硕导的招生资格进行审核,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绩效奖励办法鼓励教授与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2)实验室平台条件  学校拥有"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1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16年,各类平台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立项经费1532万元。依托平台,充分发挥人才聚集、资源汇聚、能力建设、成果产出的效应,实验室和平台面向研究生教育培养全面开放,鼓励研究生尽早进入研究领域,良好的实验条件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3)信息平台建设  为满足研究生学习研究需要,2016年学校购置了Elsevier Science Direct、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SpringerLink、EI Village、ASME Digital Collection等外文数据库;同时还做好了研究生处网站重新设计和更新工作,增强有关信息的动态联系;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研究生教育培养提供便捷丰富的信息平台。 (4)基础条件建设  为方便研究生学习和生活需要,学校努力完善研究生配套设施建设。各相关学院设立专用的研讨间、工作间和实验场地。为推进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学校2016年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研究生公寓,计划于2017年度秋季投入使用。 2.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直接经费投入420多万元,主要包括: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经费69万元,研究生国家助学金83万元,新生奖学金和优秀学业奖学金等67万元, "三助"岗位津贴12万元,助学贷款6万余元,以及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经费、导师研究生培养经费、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立项经费、研究生招生宣传经费等研究生其他相关培养经费118万元。材料学院、机械学院等培养单位专门投入本学院的相关经费设立研究生专业奖学金,共计8万多元。各位硕导给所指导的全日制研究生发放不低于500元/月的助研金。 3.导师队伍规模及结构情况  现有硕士生导师92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暨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4人;校外合作导师39人,均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的专业技术水平。五、培养与管理情况

1.研究生课程改革和建设情况

  2016年共开设142门研究生课程,其中公共课13门;各相关学院认真按照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得到有效运行;组织硕导、管理人员等在研究生教育理论、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教研研究,2016年有12项研究课题获得立项,其中1项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立项,1项获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立项。 2.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及成效

  从制度层面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规范要求,研究生毕业时须在核心期刊或以上级别刊物发表不少于1篇学术论文,或者以前2位发明人身份申报发明专利1件;强化已有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积极创建新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全面开展研究生教育的第二课堂,为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2016年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学者和行业资深人士举办了170多场次较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要求研究生们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聆听学术讲座,并提交相关报告;支持研究生带队参加大学生相关领域竞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决策力,例如:2015级机械工程研究生李小水获得第十届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指导一等奖(自动清点可找零公交车投币箱),叶一青获得第十届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指导二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指导二等奖。 3.产学合作培养机制及成效

  各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探索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基地为平台,将研究生培养纳入学校产学研合作框架,如:土木学院与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海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省海绵城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框架协议;全力推动产学研融合,在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如:信息学院与福建航天星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卫星定位有限公司、福信富通(福建)网络有限公司、天地图(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建设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与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建设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  为提升研究生职业素养,要求研究生在课程结束后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技术难题,确定研究方向,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例如,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张美润参加福建省交通厅关于福建省公路水路运输量抽样调查建设项目和福建工程学院节能监管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许琼琦参与王乾廷教授的福建省重大专项"复合功能化车载玻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中职是什么

中职是什么

  4.研究生论文发表、专利授权及科研获奖情况  2016年度,我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49篇(包含核心、SCI、CSSCI等);全程参与申报并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2个;软件著作权3项。  5.研究生参加国家及省级相关专业能力比赛获奖情况

  (1)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廖薇荣获2016年"华为杯"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6年第十六届福建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演讲会比赛三等奖。  (2)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张仲航获得2016年度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3)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黄娟娟获得益埃毕2016年的BIM建模大赛幕墙组三等奖,建筑组优秀奖。  (4)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杨博澜和翁才杰获得第十三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6.研究生培养特色及改革典型案例

  为增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坚持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用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研究生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陈群教授的学术团队带领下,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柳丕辉、张兆溪、李文峰、黄骞等参与了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成果被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采纳并获得好评;柳丕辉等多名研究生还参与了教材《装配式建筑概论》的材料整理。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1.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根据教育部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持续强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以学科、学院为主体的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同时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推进校内外合作与联合培养,促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各有关学院作为培养单位的研究生课程建设责任,构建符合研究生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2.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举措

  编印《福建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手册》,强化研究生日常管理、招生管理、学籍与培养管理、学位管理、导师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坚持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聆听杰出校友事迹,增强新生学校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和班组织建设,相继成立了多个研究生党支部;组建了福建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健全研究生会的组织建设,指导研究生会开展活动,相继举办了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迎新交流会、篮球赛、"校友杯"环校定向接力赛等活动,丰富研究生们的学术生活和校园生活;组织研究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融入社会经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位论文盲审及抽检情况  2016年11月,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3个专业共8位研究生通过了毕业论文的盲审,评审结果均为优秀。  4.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情况

  学校建立起健全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保证研究生评奖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现有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涵盖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位论文优秀开题报告及资助、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三助"岗位津贴等。2016年,学校累计发放各类研究生会助学金238万元,励学、助学效果明显。  5.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校已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邀请专家对硕导、管理人员开展系统使用的业务培训;重新制作研究生处网站主页,使网站在内容、形式上更贴近研究生教育工作实际,更好发挥管理与服务功能;设计制作 "研究生招生"网络专栏,建立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qq群、日常管理qq群,增强与考生的互动,吸引生源,扩大招生影响。  6.思想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情况

  学校强化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各学位点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专题》(学术学位)、《学术道德与职业素养专题》(专业学位)等列入必修课程;组织研究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术素养高的校内外专家对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学校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力量,安排专人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辅导工作,建立了研究生教学过程的日常巡视制度;定期召开研究生座谈会和任课教师、导师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处理。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步伐,自2013年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资格以来,进一步加强与欧美国家、一带一路沿国高校的联系、沟通和商洽,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商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2016年招收一名来自"一带一路"沿国--也门的留学生,现就读于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1.持续强化内涵建设

在符合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求的条件下,学校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增设新的学科方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着眼于强化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应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需要,开展外国留学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并积极争取来校留学的研究生逐年增加。 2.持续提升导师队伍建设水平 积极谋划,多方投入,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学术团队的引进和培养;组建导师组推动硕士生导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确认制度,强化分类考核评价,全面提升导师培养、指导能力。 3.不断创新校企联合培育研究生模式

  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的力度,扩大企业导师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规模,为更多的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创造条件。 4.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强化研究生培养制度的落实,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持续强化以课程改革、专业实践效果和学位论文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5.做好毕业研究生发展情况跟踪工作 目前我校已有首批8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将做好毕业研究生职业及研究发展情况的跟踪工作,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并向用人单位征集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发展动态,为我校逐步改进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掌握及时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11 -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