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菏泽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

招生

招生

点心学院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

1目录

学校概况1一、毕业生基本情况4 (一)毕业生规模4 )2)毕业生结构4 )3)毕业生就业率9 )4)就业方式13 )就业流程14 )6)特殊毕业生就业16二、就业工作主要措施16三、 就业相关分析19 (一)毕业生工作满意度19 )2)毕业生对母校工作满意度21 )3)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23 )4)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24四、毕业生就业趋势26五、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71

学校概况

菏泽学院是山东省菏泽市唯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开始

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 1949年8月,被命名为平原省立点心师范学校。 1952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 1958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制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 2002年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糕点专业、菏泽教育学院、菏泽电大、菏泽师范、菏泽农校五所合并,筹建菏泽学院。 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大学。 2012年回归省教育厅主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合格评估。 建校60多年来,向国家输送了13万多名合格毕业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菏泽学院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秉持“修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开拓创新,奋斗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1463.12亩,建筑面积56.9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1.06亿元,藏书纸图书186万余册,期刊2200余种,电子图书148万余种,全文电子文献数据库7个现有本科专业54个,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面向25个省、自治区的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3072人,继续教育在校生5677人。 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卓工计划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目前,教职工1575人,专职教师1123人,硕士、博士学位的780人,高级职称的471人。 教师中有全国优秀科技人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省级教育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育团队3人。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建院之初,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353”三级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2005-2007年,基本完成学科专业、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结构性调整,逐步扩大本科办学规模。 第二步,2008-2012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基本实现专业教育本科化,完成二期工程首批建设任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 第三步,2013-2015年,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突出内涵式发展,全力提高办学质量。

2012年3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明确未来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学校规模上,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2万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达到1.3万人。 在办学条件下,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达1.3亿元,藏书纸图书达200万册的学科专业,本科专业58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人文社科依托人才队伍中,专职教师达到1000人以上,其中硕士以上教师超过70%。 同时,鼓励科研创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开放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争创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大特色名校,努力建设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绩突出的优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经过几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初步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取得了多项工作突出成绩,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校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随着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高校校园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将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将逐步提高提升,作为鲁西南文化传播中心、现代科技创新基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摇篮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菏泽学院必将成为花城菏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京九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4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2015 年我校共有毕业生 5027 名,与去年基本持平。(二)毕业生结构 1、学生类型

按学生类型统计,非师范类毕业生 2895 人,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57.59%;师范类毕业生 2132 人,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 42.41%。师范 42.41%非师范

57.59%

图表 1 毕业生类型统计图2、学历结构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中本科生 2632 人(师范专业 1106 人,非师范专业 1526 人,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 52.36%;专科生 2395 人(师范专业1026 人,非师范专业 1369 人),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 47.64%。 5

图表 2 毕业生学历分布图3、性别结构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按性别统计,男 1998 人(师范类 452 人,非师范类 1546 人),占 39.75%;女生 3029 人(师范类 1680 人,非师范类 1349人),占 60.25%。图表 3 毕业生性别分布图师范

42.02%师范

42.84%非 师 范57.98%非 师 范57.16%专科47.64%本科

52.3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本科 专科 合计男

21.20%女78.80%男

53.40% 女46.60%%男

39.75%女

60.25%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师范 非师范 合计

6

4、专业结构(1)师范专业

我校 2015 届师范专业共计 20 个,其中本科 15 个,专科 5 个。序号 学历 专业名称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 22 1.03%2 本科 学前教育 156 7.32%3 本科 特殊教育 17 0.80%4 本科 小学教育 90 4.22%5 本科 体育教育 114 5.35%6 本科 汉语言文学 61 2.86%7 本科 英语 133 6.24%8 本科 音乐学 106 4.97%9 本科 美术学 96 4.50%10 本科 历史学 36 1.69%11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71 3.33%

12 本科 物理学 31 1.45%13 本科 生物科学 90 4.22%14 本科 化学 45 2.11%15 本科 心理学 38 1.78%16 专科 英语教育 81 3.80%17 专科 生物教育 43 2.02%18 专科 体育教育 1 0.05%19 专科 初等教育 694 32.55%20 专科 学前教育 207 9.71%合计 2132 100.00%图表 4 师范毕业生分专业人数统计表(2)非师范专业我校 2015 届师范专业共计 45 个,其中本科 23 个,专科 22 个。序号 学历 专业名称 生源人数 生源比例

1 本科 广播电视新闻学 38 1.31%2 本科 英语 23 0.79% 7

3 本科 广告学 20 0.69%4 本科 音乐表演 12 0.41%5 本科 艺术设计 209 7.22%6 本科 动画 65 2.25%7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9 0.31%8 本科 动物生物技术 8 0.28%9 本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6 0.90%

10 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74 2.52%11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155 5.36%12 本科 自动化 104 3.59%13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3 5.29%14 本科 网络工程 49 1.69%15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61 2.11%16 本科 制药工程 75 2.59%17 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43 1.49%18 本科 生物工程 29 1.00%19 本科 动物医学 49 1.69%20 本科 财务管理 212 7.33%21 本科 物流管理 32 1.11%22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30 1.04%23 本科 民族传统体育 50 1.73%24 专科 园艺技术 12 0.41%25 专科 农产品质量检测 14 0.48%26 专科 生物技术及应用 37 1.28%27 专科 应用化工技术 89 3.08%28 专科 生物制药技术 78 2.70%29 专科 环境艺术设计 17 0.59%30 专科 城镇规划 25 0.86%31 专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 179 6.19%32 专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89 3.08%33 专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56 1.94%34 专科 应用电子技术 21 0.73%35 专科 会计电算化 230 7.95% 8

36 专科 经济管理 79 2.73%37 专科 市场营销 40 1.38%38 专科 电子商务 32 1.11%39 专科 物流管理 43 1.49%40 专科 行政管理 80 2.76%41 专科 心理咨询 45 1.55%42 专科 商务英语 41 1.42%43 专科 文秘 3 0.10%44 专科 艺术设计 73 2.52%45 专科 法律事务 86 2.97%总计 2895 100.00%图表 5 非师范毕业生分专业人数统计表5、生源地分布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共计 5027 人,山东省生源学生 4742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94.33%,其中学校所在地菏泽生源 2175 人,占省内生源的45.87%。山东省外生源 285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5.67%。308

95

210 161 16343 127 96 18174 27 49 114262483174285

21750500

1000150020002500

菏泽潍坊滨州临沂聊城德州泰安东营淄博烟台青岛济南济宁日照莱芜威海枣庄省外图表 6 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人) 9

(三)毕业生就业率

截止报告期,我校 5027 名毕业生中,4218 人实现就业,总体就业率83.91%。1、按学生类型统计

截止报告期,我校 1863 名师范类毕业生实现就业,总体就业率87.38%;2355 名非师范类毕业生实现就业,总体就业率 81.35%。图表 7 不同类型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图2、按学历统计

截止报告期,我校 2015 届本科毕业生实现就业 2253 人,总体就业率 85.60%;专科毕业生实现就业 1965 人,总体就业率 82.05%。 10

专科是大专吗

专科是大专吗

截止报告期,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女生总体就业率 84.19%,男生总体就业率 83.48%。图表 9 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图4、按专业统计

(1)师范专业本科84.27%专科78.09%本科85.60%专科82.05%

师范 非师范 全校男

85.40% 男82.92%女79.54%男

83.48%女84.19%

师范 非师范 全校专科87.33%本科87.43%女

87.91% 11

截止报告期,我校 2015 届师范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87.38%。15 个本科专业中,心理学、生物科学、音乐学、化学、英语、美术学、体育教育等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了 90%;5 个专科专业中,英语教育、生物教育、学前教育等 3 个专业就业率达到了 90%。

序号 学历 专业名称 就业率 1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 81.82%2 本科 学前教育 84.62%3 本科 特殊教育 76.47%4 本科 小学教育 65.56%5 本科 体育教育 90.35%6 本科 汉语言文学 86.89%7 本科 英语 93.23%8 本科 音乐学 93.40%9 本科 美术学 91.67%10 本科 历史学 88.89%11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84.51%12 本科 物理学 61.29%13 本科 化学 93.33%14 本科 生物科学 96.67%15 本科 心理学 100.00%16 专科 英语教育 97.53%17 专科 生物教育 97.67%18 专科 体育教育 0.00%19 专科 初等教育 83.57%20 专科 学前教育 94.20%合计 87.38% 图表 10 师范毕业生就业率统计(2)非师范专业

我校 2015 届非师范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81.35%。各专业就业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12

序号 学历 专业名称 就业率 1 本科 日语 92.65%

2 本科 广播电视新闻学 89.47%3 本科 广告学 90.00%4 本科 民族传统体育 82.00%5 本科 音乐表演 75.00%6 本科 艺术设计 70.81%7 本科 动画 80.00%8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100.00%9 本科 动物生物技术 100.00%10 本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73.08%

11 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86.49%12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86.45%13 本科 自动化 91.23%

14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9.54%15 本科 网络工程 89.80%16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88.52%17 本科 制药工程 90.67%18 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79.07%19 本科 生物工程 86.21%20 本科 动物医学 87.76%21 本科 财务管理 79.72%22 本科 物流管理 87.50%23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90.00%24 专科 园艺技术 58.33%25 专科 农产品质量检测 78.57%26 专科 生物技术及应用 91.89%27 专科 应用化工技术 88.76%28 专科 生物制药技术 73.08%29 专科 环境艺术设计 88.24%30 专科 城镇规划 80.00%31 专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 88.83%32 专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92.26%33 专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80.36% 13 34 专科 应用电子技术 90.48%35 专科 会计电算化 73.91%36 专科 经济管理 56.96%37 专科 市场营销 70.00%38 专科 电子商务 71.88%39 专科 物流管理 74.42%40 专科 行政管理 75.00%41 专科 心理咨询 75.56%42 专科 商务英语 85.37%43 专科 文秘 66.67%44 专科 艺术设计 100.00%45 专科 法律事务 76.74%总计 81.35%

图表 11 非师范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四)就业方式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以劳动合同就业、升学和协议就业为主。此外,还包括灵活就业、基层项目就业、应征入伍、自主创业、师范生教师招考等,就业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协议就业7.97%劳动合同就业57.96%应征入伍

0.12%基层项目0.24%自主创业0.22%灵活就业8.99%升学11.04%师范生教师招考4.92%出国

0.02%

图表 12 毕业生就业方式分布图 14

(五)就业流向 1、地域流向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是山东省,就业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 95.18%。学校所在地菏泽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对毕业生的需要旺盛,接收了我校近 50%毕业生。省外就业毕业生人数较少,需要进一步拓展省外就业市场。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菏泽

临沂潍坊青岛济南济宁聊城泰安德州淄博烟台滨州枣庄威海东营日照莱芜省外

50.82%6.60%4.82%4.82%4.76%4.29%3.16%2.60%2.24%2.16%1.96%1.80%1.62%1.09%1.04%0.91%0.49%4.82% 图表 13 毕业生就业方式分布图 2、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非国有企业占 69.81%,国有企业占 2.20%。此外,在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就业的分别占 25.48%和2.06%。 15

图表 14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3、就业单位行业流向

制造业、教育是接收我校毕业生较多的行业,分别占31.52%和26.01%;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占10.62%和8.54%。以上行业接收的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 75%。图表 15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图

16

(六)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 1、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中共有 252 名特困家庭毕业生。截止年底,239人实现就业,总体就业率 94.84%。2、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校 2015 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有 40 人。截止年底,35 人实现就业,总体就业率 87.50%。二、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一)健全的就业机制

1、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了“校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校长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与各院系签订了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书,目标明确、职责清晰。2、完善就业工作管理规定,把就业工作成绩作为院系考评和报批招生计划的重要指标,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3、实行联络员制度,对就业工作“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调度”,及时掌握就业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1、加强对毕业生的宣传教育,以“三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2、开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就业指导师和企业人事主管来为毕 17 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

3、开展就业日常咨询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宣传栏、服务之窗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如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自我设计应聘书、就业手续办理等。4、加强创业师资建设。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满足创业教育师资要求, 6月我校对34名一线教师进行创业咨询师培训,11月已参加三级创业咨询师全国职业资格认定考试。5、多方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举办招聘会。2015年组织各院系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00余次。3月25日举办了理工科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参会的用人单位达167家,提供就业岗位8千多个。二是拓展就业市场。9月份,组织部分院系负责就业的教师奔赴威海、青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用工需求旺盛的地区开拓就业市场,满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要求。

三是为加强校地合作交流,与威海市人社局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安徽省蚌埠市人社局签订共建“蚌埠(皖北)高校就业合作联盟”协议。此外,还与天津中软国际、惠普公司、震雄集团、洁丰实业公司、海尔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就业机会。(三)加强就业管理 1、日常管理。建立了毕业生推荐材料、就业协议书和招聘文档管理,对毕业生的信息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核,按要求编制,申报毕业生就业方案,使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规范化、日常化。

18

2、就业市场管理。要求有形就业市场建设有记录,无形就业市场建设无空缺。对用人单位来人来电来函,做到文件有记录,事事有结果。建立了就业资料库,并及时更新内容,毕业生可随时查询有关信息。(四)多渠道提升学生素质 1、开展求职简历设计等大赛,增强毕业生就业意识,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2、狠抓学风建设和实践教学,大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中专专业

中专专业

3、针对师范专业毕业生,与菏泽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师范类毕业生“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又积极服务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菏泽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极开展三下乡和走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巩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技能和本领,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举办了第六期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班,200余名学生拿到结业证书。(五)增强毕业生服务基层意识

学校始终将基层就业作为向各地方输送人才的重要战略,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就业,到国家人材亟需的行业就业。通过典型人物宣传、先进事迹报告会、表彰会、主题研讨会、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基层、了解西部。与中西部用人单位开展交流,收集中西部地区用人单位信息,利用国家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19 计划”、“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计划”等国家计划的宣传、组织工作,为毕业生面向基层、中西部地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三、就业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 1、毕业生对当前工作满意度情况调查显示,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超过 85%。其

中,满意占 46.42%,比较满意占 39.26%,一般占 9.98%,不满意的占 5.34%。46.42%39.26%8.98%5.34%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图表 16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情况

在毕业生对当前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中,工作压力或强度大是主要因素,占 65.32%。

薪酬制度不合

理, 5.50%工作压力或强

度大, 65.32%专业不对口, 15.47%社会地位低, 2.50%个人发展空间

小, 10.06%其他, 1.15%图表17对工作不满意原因 20

2、专业对口度

调查显示, 82%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17.46%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可见,我校的专业设置总体上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在就业中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找到合适的工作。图表 18 毕业生专业对口情况3、毕业生收入情况

我校毕业生目前月收入大多集中在 1000-3000 元,占 68.75%;3000-5000 元占 20.46%;5000 元以上群体较少,仅占 2.50%。 图表 19 毕业生收入情况(元) 21

(二)毕业生对母校工作的满意度 1、毕业生在校期间希望获得的求职服务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校期间最希望提供的求职服务是“有效的招聘信息”,占 31.63%;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应聘技巧和专业出路指导,分别占 22.50%、22.45%和 12.64%。 图表 20 毕业生在校期间希望获得的求职服务分布图2、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内容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全面。图表 21 学校为在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 22

毕业生离校后,学校为毕业生提供服务最多的是提供招聘信息,其次是就业推荐和求职技巧培训。

图表 22 学校为离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3、毕业生对学校提供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学校提供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高,选择“满意”的 68.72%,选择“比较满意”的 29.44%。图表 23 就业服务满意度 4、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从总体上看,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在 90%以上。其中,“满 23 意”占 78.51%,“比较满意”占 16.46%。

图表 24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5、毕业生希望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需要加强的环节实践实训是毕业生最希望学校加强的环节,其次是分析解决问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等环节。10.50%19.29%5.76%17.45%27.83%19.17%教学教学管理水平

分析解决问题、人际交...就业理念培养就业能力培养实践实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图表 25 毕业生希望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需要加强的环节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 从招聘单位区域来看,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内,省外尤其是“长 24

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数较少,省外就业市场开拓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招聘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就业的比重不高,开拓大中型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其他企业市场,并与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会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从招聘单位行业来看,除制造业外,批发零售、居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建筑业等也是需求毕业生人数较多的行业。日前,菏泽市发布了《菏泽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与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菏泽计划 2016 年到 2017 年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 128 所,教师需求量达 10613 人,届时我校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毕业生将有更多的择业机会。(四)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主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趋于理性,选择“个人

发展空间”和“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占大多数,分别是 35.39%和 27.60%。选择“社会地位”人数较少,仅占 4.82%。图表 26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观因素 25

2、客观因素

“薪酬待遇”和“工作性质”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客观因素,比

例分别是 32.47%和 22.53%;其次是“工作地点”和“稳定性”,比例分别是 22.05%和 16.76%。选择“专业对口”的仅占 8.19%。图表 27 响毕业生就业的客观因素3、毕业生自我认知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自身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适应性等方面较强;而分析解决问题、工作经验和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力较弱。图表 28 毕业生自我认知

26

四、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我国经济整体仍处下行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就业难度加大。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发展态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同时,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2016 年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到 765 万人。我校 2016 年毕业生 6077 人,本专科毕业生人数都有所增加,毕业生规模比 2015 年更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应措施 1、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我校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突出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教学,把学生课堂延伸到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专科毕业生升本、本科毕业生考研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做好就业市场,拓展就业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从目前趋势看,我校 2016 年毕业生就业率有望维持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将有一定的提升。2、继续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中,在菏泽区域就业的学生占就业总人数的 50%,他们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目前,菏泽正在全力打造“五大基地一大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五大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对人才的 27 需求量较大。做好毕业生服务菏泽地方经济发展仍是 2016 年就业工作的重点。同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也将吸引更多的毕业生走进基层、服务基层。

3、做好创新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4、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我校继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精心培育校内校外就业市场;严格规范招聘活动,审核招聘信息,给毕业生提供可靠性高、针对性强、高效快捷的市场信息,力求用人单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五、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我校坚持就业引领招生,对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对就业市场基本饱和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力求从整体上提升办学质量。根据毕业生就业反馈,我校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提升毕业生质量,突出办学特色。2、对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

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我校将联合家庭、社 28

会资源等资源,继续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解决好有业不就的实际困难;加强对女生尤其是工科女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给予她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她们树立就业自信心;以人为本,加强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实现就业;以创新为导向,密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既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实战型大学生。3、对就业工作的影响

当前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需要在全面总结以往就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就业工作新思路,构建完善的就业信息反馈系统,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特点,面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反馈给招生与人才培养,从而使我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更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