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及基本要求

职教

职教

附件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1、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入学一般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入学一般要求教育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 三、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转化办法。 允许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逐步完成学业。 实行柔性学制的专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制框架和要求制定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

(代码)支持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 )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实例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按现行专业目录; 对应行业参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主要职业类别根据对参照现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行业企业的调查,根据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举例说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适应行业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坚定、德技术兼修、全面发展、适应……根据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的要求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中专技校

中专技校

1 .素质。 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尊重宪法,遵守法律,遵守纪律;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信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与合作,有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存的职业规划意识。 具有优秀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一到两种运动技能; 具有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可以形成一两种艺术特长和爱好;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 .知识。 包括培养标准对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的要求。 3 .能力。

包括对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等的培养规格要求。

其中一般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五、课程设置职业院校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是关于各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素养的课程,专业课是帮助学生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掌握相应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加强对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的支持,吸收有关国家教育标准要求,吸收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注重职业方面、职业能力要求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德育、语文、历史等国家课程和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二)专业课。 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密切结合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大专有哪些专业

大专有哪些专业

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指导和体现。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要按照国家公布的有关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组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职业院校应当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选修课,扩大课程和专题讲座(活动),将有关知识纳入专业教育内容的志愿服务和其他社会教育内容六.上学时间安排

学时安排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根据各类课时必须重视科学合理分配的专业性和相关行业的工作效率灵活安排大小学期。

三年制中职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周学时一般28、三年总学时数约3000-33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学时计算; 三年制高等学校每学期课时不少于40周,总课时约2500-28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24-30小时计算。 上学时间在45分钟以上。 学分和学习时间的换算。 一般18学时为1个学分,3年制中职总学分一般在170个学分以上,3年制高等学校总学分一般在140个学分以上。 军事训练、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一周为一个单位。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占总学习时间的1/3,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时间不得少于总学习时间的25%。 要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的内容和总学习时数。 中、高职选修课课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得低于10%。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七.教育进程的总体安排

教学过程的总体布局是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总体布局,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 学校应当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重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优化课程安排顺序,明确学期频率分配,科学编制教学流程安排表。 八、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应满足教学安排需要,应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一)师资队伍。 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各专业在校生与该专业专任教师的比例不超过25:1 (公共课除外)。 高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中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双师型”教师一般在60%以上。 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行业企业。 (二)教育设施。 教学设施应当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需要,其中实训(实验)室面积、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的要求。 信息化条件的保障应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教育资源。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教材选用要求,健全我校教材选用制度。 根据需要有组织地制作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提出实施教学应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提倡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鼓励教学方法和策略创新,坚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做到学中有所成、学中有所学。 (五)教育评估。 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评价内容应考虑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样性,如观察、口试、笔试、顶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价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建立学校本科学科二级质量保证体系。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托必要的组织架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九、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要求。 鼓励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对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职业素养达标等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情况作为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依据。 9

1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