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面向质量诊断的重新审视——大学该从哪里开始?

大专

大专

面对质量诊断的重新审视,大学该从哪里开始?

随着教育部“诊断和改进”相关文件的出台,许多高校已经组织了文件解读、学习研讨、方案制定。 但“诊疗改革工作如何着手”、“诊疗改革如何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效对接”等问题仍在亟待解决。 诊疗改革与评价有本质区别,是由外向内评价模式的“蜕变”,把握不好可能“走老路”或“走偏路”。 因此,就诊改革就是如何准确找到着力点,从而促进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需要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理清思路,大胆探索,突破重点,稳步推进,逐步完善。明确三大原则诊改是促进高校履行质量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 从政府重视评价质量等级转向高校自身构建保障体系提高质量需要重新理解质量内涵,把握三个方向和原则问题。

一个是自主性。 看病改革应该成为常态化工作,而不是迎接检查; 为大学办学质量构建长期保障,而不是赋予大学任务。 因此,学校应消除“项目情结”和“评价情结”,并达成共识认识其主体责任。 诊疗改革指导方案只是提出了方向意见,高校要结合我校办学特色细化“方案”,形成有的放矢的结果。 同时,质量诊断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和永恒的任务,师生员工的质量观念决定着工作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必须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把提高质量作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多渠道调动追求质量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的质量文化,把质量诊断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二是目标性。 诊改就像一个目标导向的评价模式,诊改的过程就是判断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合度和完成度的过程,诊改主要关注高校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证明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改进以确保实现目标推进看病改革,每个工作、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以“十三五”规划为切入点,多层次制定学校总规划、各部门分项规划,把目标任务细化到各部门。 同时,进一步理顺部门职务,明确工作规范目标。三是创新性。 诊察改善的主要特征是用自己的“尺子”来测量自己的“个子”。 由于诊疗改革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标,在制定计划和开展工作时,不能照搬外校的现成做法,而要针对本校的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进行创新设计和推进。

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

在推进看病改革时,也要不断反思,这种工作机制、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能否及时发现和及时改进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执行三项准备

在各级培训、编制计划、推进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声音觉得这项工作过于宏大、复杂、理想化,难以把握、捉襟见肘。 看病改革是一项持续的、常态化的工作,注重实践,其间要有充分的准备,学校要有三大准备。

一是制度的制定。 只有制定好制度,才能保证诊疗改革沿着正确的渠道良性运行。 目前,不少学校从评估角度出发,将其视为教育行政部门在新形势下推出的评估新变种,以随时迎接评估的思路进行诊疗改革。 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消除这些不正当行为,让诊疗改革按照事先确定的路径进行。 另外,教育诊断改革是职业学校实现质量自我保证的新举措,工作如何开展? 诊断如何着手? 学校及其相关部门如何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需要明确、规范、保证的制度。二是平台建设。 目前,信息化浪潮已渗透到各个方面。 诊改工作也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即时采集、分析、诊断、预警。 对于高职看病改革,缺乏数据分析和总结,即使进行看病改革也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为此,在诊疗改革的准备阶段,必须着力构建数据平台,必须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工作。 其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 学校数据平台建设特别注重软件建设,通过宣传引导帮助教职工建立数据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数据采集的项目、时间和流程,通过教学管理建设数据采集团队、数据分析团队、数据管理团队三是组织建设。 制度、程序、机构是构建诊断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是组织机构的构建。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仍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将质量监控机构等同于质量保证体系,还有部分高校至今没有质量监控机构,对有效开展诊断改进工作极为不利,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 另外,学校高度集中在管理体制上,没有赋予基础学部充分的权力和空间。

大专有哪些专业

大专有哪些专业

诊改工作组负责制度制定和决策选择,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负责,在基层,各系是落实具体质量保障工作的执行主体,各学院委员会处于中级,发挥协调作用。 质量保证工作的组织体系呈“工”字型布局,重点放在两端,中间环节在保证有效沟通能力的前提下力求简约。牢牢抓住三大环节工作环节是工作项目,它是工作的切入点。 完善工作环节,对改进看病来说,关键要做到三点。

一是完善计划。 规划是诊断依据,学校要尝试重新评估诊疗,第一步工作是完善规划,即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学期规划。 从诊改角度看,一方面要完善规划,另一方面要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将计划诊断融入工作,必须从教学诊疗评审和教学日常管理一体化的理念出发。 在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纳入计划中。 特别是在工作规划中,要把诊断要素的工作要求、诊断点的实体化作为规划或计划的主要内容,避免复诊和学校教学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使诊断和常规教学管理从形式到内容相结合。二是检查反馈。 与传统管理不同,教改中的检查反馈不是集中优势发现优势,而是目标导向下的问题导向。 也就是说,主要集中在挖掘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上,按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工作。 另一方面,要做好检测标准的研发,只有工作目标,没有具体的检测标准,问题很难发现,发现了也很难深入分析;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重建,所有的管理者都成为教育诊断者,所有的管理环节都成为诊断工作的线索。三是着力改善。 对于看病改革来说,发现差距、发现问题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必须多维度做好发现问题后的改进工作。 另一方面,要做好改进方案论证工作。 整改工作从方法论角度看有正反之分,就事论事、招考式整改工作见效快,但不能真正消除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由表及里,根除病因的整改工作旷日持久,动员教师兴风作浪,且一时未见实际效果。 为此,必须做好改进方案的论证工作,通过论证选择最佳方案。 另一方面,要做好改善效果的评价。 评价不能只是管理者的主观印象。 学校要跳出传统评估的思维惯性,围绕依据、程序、团队进行评估工作,主动将研讨融入学校的诊疗改革工作中。 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具有教学评估资格的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高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注重发挥校外职业教育诊断改革专家的作用。结语从评估看“医改”是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变化,医改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不断向前推进的系统工程,不容作假,最忌讳急功近利。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工作,既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也要慎重考虑、细致研究,有设想就去实际做、去落实,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我们相信,随着诊断改革制度的普遍建立和成功,我国高等教育将整体拉开新的发展距离,创造新的骄人业绩。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